第六百二十六章 荣誉需要‘特权’来衬托(3 / 5)
来讲他们就是把当兵当成了一种吃饭的职业,与奉献,与保家卫国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这句话本身就是屁股不正的产物,本身就是应该被批判的。可在那个时代,这句话却相当的有影响力。
为了“赚得多/吃得饱/迫于生计/其他物质追求”选择当兵,从而承担在“艰苦边远地区远离家人/牺牲婚恋/牺牲自由/失去生命的风险/牺牲自己的幸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合理、但又不得已的选择。所以那个时代的部队现象是:穷地方的孩子找关系当兵,而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兵的人则越少、人们越不愿意当兵。例如淞沪、羊城的义务兵,几乎都是连蒙带骗同时还有用利益诱惑坑来的。
这一现象真的是充满了负能量,影响力巨大。可这却又是现实不能祛除的——这就是现实啊。不管是上辈子,还是现在的陈汉华夏。这都是绝对的现实!
陈鸣不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不光是“好男”,所有的人从理智和天性的角度来考虑,没人会想去当兵。‘士兵’这职业本来就是违反人性的。当兵的本质是为了维持大部分人的权利(普通民众),牺牲小部分人(军人)的利益——这是一种奉献!很崇高很崇高的奉献!
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出发,陈鸣就恨不得现在就出现一个天才,能发明出来一个洗脑机,将这一理念灌输进所有人的脑子当中。
军队的存在,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系下催生出的必然结果。这是对社会的一个解放,不会把所有人拖入可能死亡的漩涡。但是对于那一个个体而言:你为什么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捍卫他人的幸福生活呢?
你的付出有没有足够的回报?
这是需要每个人去根据自己的经历自己去判断的问题。
就像当初复汉军的以利诱之。对于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人,一个月几块银元的薪俸,分地,给抚恤金和安家费,这就让他们感觉着自己这条命‘买’的值了。而现在随着新制度的施行,以田代饷政策被结束,以及民间民生的回复,很多人就觉得‘当兵’不值了。
这不单单是从薪俸上来讲,更有生死的影响。
而这从根本上讲还是明清时候的那老一套——当兵吃饷,还是那个该被批判的思想,他们还是将军人当成了一种付出就要求有相应的回报的‘正常’职业!
而军人事实上是一个不正常的职业。
陈鸣所要求的国防军,就是一支不正常的、讲奉献的军队。国防军这三个字随着以田代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