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似英主!(4 / 6)
。
如此在天津斗上几回,复汉军自己就会主动南撤。
“皇上,如今天气,严寒已至,陈逆北犯之势必不长久。还不到决战之时!”满清在张家口还有一支蒙古马队,本来是要过了冬后才调入北京的。永珹已经下令它迅速赶到了。
“我们就不能趁着陈鸣孤军北上,一举将之全歼?”
对比击退陈鸣,趁机拿下陈鸣更是永珹的希望。陈鸣有失,对陈汉的震动会比乾隆之死于满清方面的影响更大。说不定陈汉就此一蹶不振都不是不可能的。永珹作为一个初登大宝的新皇,十分想用一场大胜,乃至陈鸣的头颅为自己的登基做垫脚石。
“皇上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京城内外如果调集全部力量,确实有一定把握将陈逆全歼京津。但此一战过后,朝廷手中的战力也会给拼的七七八八。等来来年陈逆卷土重来……”傅恒接下的话不说了,也不用说了。意思明白的很!
对于永珹心里想的一战不仅全歼复汉军,还要杀了陈鸣,傅恒半点也不抱希望。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看看大清与蒙古的几次交锋,葛尔丹跑了三回,罗卜藏丹津跑到准噶尔三十年,乾隆灭准噶尔时,罗卜藏丹津不想跑了,才算被抓住。复汉军虽然是步兵,可也不是一匹马都没有的。
两方多少万人的大军对垒之中,就算是一方主将兵败,只要身边有忠心耿耿的卫士,想要趁乱逃走也是很容易。
而陈鸣带着北上的队伍拢共才三个有缺的步兵旅加一个骑兵团,不算后勤部队的话,战兵只还不到两万人。而复汉军几十万大军,多是如眼前这两万人一样的精锐。丢了两万人他们如何不能卷土重来?
这番对话没有旁人知道。外人只知道傅恒的地位不仅没有随着乾隆的死去而跌落,永珹现在还更加的依赖傅恒了。这也不太出乎外人的预料,毕竟孝贤纯皇后没有儿子留下来,而傅恒的文武才能且不去说,影响力也不去说,就单纯的在‘忠诚’方面,永珹作为乾隆定下的继承人,还是眼下乾隆所存诸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他就最值得傅恒效忠。
现在满清就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站在悬崖边上的满清帝国,身后依旧是万丈悬崖,为了不摔的粉身碎骨,他们内部保持统一和稳定就是最大的利益所持。永珹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只是他没有威严和威信,他说出的话,一些大臣未必会照着去做。
就像那舒赫德!
海兰察率三千东北八旗马兵连夜赶到通州,队伍留在原地,本人被永珹快马招入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