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要钱的地皮?(2 / 4)
磺味道,如果仔细朝远处看,荒漠之中偶尔还会窜出几道高高的‘火炬’:这是石油伴生的天然气。
“对了赵总,说不定今天你还能见到你的同胞呢。”阿巴迪笑道:“中国石油公司参与了这里的电站建设、勘探业务,你们的厂区,距离他们不远。”
赵泽君微微一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伊拉克战后的开发重建勘探项目,以中国公司中标最多,仅中石油就获得三大油田的开发合同。
石油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但获益最大的却是中石油。
这也是赵泽君从来都不打伊拉克石油生意的原因,他再狂妄十倍,也不至于去抢这口夺命饭来吃。
“哈哈,主席先生,你们政府的算盘打得可真精明。”赵泽君忽然意识到,伊拉克政府小小的占了自己一个‘便宜’。
关于驻军的问题,这里本就是最大油田,又有中石油的大队人马,无论自己是否赞助建设军营,伊拉克都要派兵保护。
“但是伊拉克的军人,心中会明白,谁为他们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军营,在执行任务保护人员的时候,当然会更加倾向于你的公司。”阿巴迪说得倒是很直接,继而神情一正,认真的说:“但是我必须强调,中国人民是我们伊拉克最好的朋友,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会受到严密的保护和公平的对待。”
此言不虚,战后,中国队伊拉克的年贸易额,已经达到180亿每年,仅次于美国的210亿美元,是伊拉克最大的海外贸易国。而美国佬的生意,其中很多是军火,还有纯粹占伊拉克便宜的,贸易虽多,伊拉克并不领情,包括军火在内,也是咬牙无奈:老美的东西太贵,纯粹逮冤大头,如果可以选择,伊拉克更愿意买中国货。
中国军火,便宜,耐操,实用,大大滴古德!
在经过最大的一个检查站之后,赵泽君来到了临时的驻点:距离巴士拉城三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同时也是一个伊拉克摩托化机动旅的指挥部。
孙华带着人,早就等在这里。
果然见到了同胞,几个穿着中石化制服和防弹衣,钢板头盔的中国人。
“赵总,一路辛苦了,来来来,我介绍一下。”孙华引荐为首的一个中年人,说:“这位是中石油伊拉克分公司的负责人,张明张总,中石油的临时总部和我们选址之间,只有不到两公里,站在高处能彼此看见,不折不扣的邻居了。张总,这位就是泽联科的赵泽君赵总。”
“赵总,久闻大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