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董其昌的画?(2 / 4)
板的名气也渐渐大起来,都知道他是个老夫子,老学究,眼力强,经验足,人也算厚道,经常能淘到好货。
在专业的圈子里,也有不少人和沈炼打起了交道。
说话的,就是苏南省书画协会的副会长,老黄。
老黄五十多岁,青年从军,中年经商,家底殷实,交游广阔,跑遍了全国各地,老了之后迷上古玩字画,醉心此道,很快就成了省里这行的权威人士。
同行相轻,人老了有股子倔脾气,何况老黄一直以来也都是被人捧着的人物,所以博古斋最初开业那段时间,沈炼声名鹊起,老黄还有些不服气,抱着‘砸场子’的态度来过几次。
哪知道很快就被沈炼的渊博学识和眼光所折服,一来二去,倒是成了沈炼的客户之一,经常来这里,和沈炼聊聊古玩知识,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意。
建武市经济水平比宜江市高了一个档次,博古斋门脸位置又好,如今的博古斋客流量远远不是当初能比的,店里还请了两个小伙计,沈炼见老黄来了,不动声色的冲他招招手,转身进了隔壁的小隔间。
老黄眼睛一亮,这是有东西啊!
赶紧三步并两步,跟了进去。
“得了一幅画,我也拿不准,正想找你商量。”沈炼拿出一卷两尺多的古画,摊在桌上。
“你都拿不准?”
老黄十分意外,眯眼一看,整个人就是一震。
桌上是一副水墨溪山图,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虽经过多年的历史风霜,却依旧能看出用墨层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机盎然。
“看画法,像是董其昌的啊!”
老黄接过放大镜,果然在一角找到了董其昌的落款,还有两排历代收藏人的小印。
其中有一枚小印,尤其显眼。
‘三希堂’。
乾隆皇帝的书房就叫三希堂,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这枚印,乃是乾隆的收藏御印。
再起身,从全局看画中景物,颇为眼熟。
老黄下意识的就说:“这不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吗?怎么落款成了董其昌的?对了,董其昌爱仿古作!”
“原主说,就是董其昌仿范宽的,我查过,三希堂笔记、宋明国画考、泼墨80法中,都也有过记载,有这么回事。”
沈炼说:“正因为是仿品,我才拿不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