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培训班(2 / 3)
权力,完全来自于赵泽君。这种权力只有在赵泽君点头的情况下才管用。
再者,他虽然位置高,但公司里老资格很多,能和日照呛声的人不在少数,宋云就不必说了,在精神上,他才是泽阅的真正二号人物,甚至连几个最初项目组里跟着赵泽君一起创业的骨干,都有底气和日照叫板。
如果换成宋云,赵泽君就绝对不会这样放权。
现在公司的架构非常稳固。
宋云是赵泽君的心腹,公司精神上的二号人物,但能力并不足以代替赵泽君管理公司,所以职位排名靠后;日照在能力上足够,是实际工作中的二把手,但只限于执行赵泽君的意志。宋云和日照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相互牵制。
此外,赵泽君还牢牢的把控着泽阅的经济命脉和人事。
这种相互制约的安排,和当初的泽建公司如出一辙,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同时确保赵泽君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日照这边,来了泽阅几天时间,隐隐的就生出了些相见恨晚的感觉,泽阅的整个氛围,对行业的认同程度,都要远远超过当初浣剑,在这里,犹如大鱼入海洋,大有用武之地。
这里,才是他想象中,网络小说事业应该有的样子,甚至比他能想到的更好。
走马上任第三天,他就向赵泽君提交了两份计划书。
一份是关于编辑部。
编辑部要改组。
目前泽阅中文网职能有了初步划分,编辑部、技术部各司其职,但编辑部内部的分工方法很原始,按照作者号的最后一位,分配给对应的编辑。
这样一来,每个编辑虽然管理的作者和书数量上大致均等,但专业被淡化了,每个编辑都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书,难免成为‘万精油’,对每个类型的书都懂一点,又不是太懂,即便想要钻研某个类型,也抽不出时间。
“可以按照网站首页导航,把编辑分成玄幻、仙侠、都市等等六个大组,每个组的编辑专门负责这个类型的书,每个组,设置一个小组长,也就是类型总编,外加两名责任编辑,赵总,您看呢?”日照问。
赵泽君笑了起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不瞒你说,我本来也在考虑细化编辑队伍,站嘛,编辑的作用太大了,一定要足够专业。可我实在腾不出手。”
编辑分组,不是简单一拍脑袋就分了,即要考虑到他们擅长的领域,也必须照顾他们希望从事的领域,能力和个人愿景,都要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