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妹妹是偶像 > 八七一章 君子如“羽”

八七一章 君子如“羽”(3 / 5)

这个答案,于是苦苦纠缠了数个月,花了无数心思,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专访,前些天他的案子尘埃落定,无论在华夏还是霓虹,对于判决都各持一词,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个判决是否公正,我只想说说我心中的程晓羽,和他所秉承的“玉碎精神”。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程晓羽的官司早已通过互联网传遍了世界。但令人奇怪的是,与去年主流媒体的“骂声如潮”相比,今年判决前后媒体的反应却是出奇地‘平静’,众人只在意他该不该被判刑,然而在网上在报纸,没有人讨论程晓羽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无论在报纸还是网络,你几乎找不到一篇像样的评论。

一是,因为这场官司时间拖得太久,原来喜欢批判程晓羽的“右派”,骂人的激情已冷。

二是,因为大多数人对程晓羽根本不懂。不仅那些逢华夏必反的“右派”看不懂,就连我身边的大多数普通看客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不懂程晓羽到底在坚持什么,他为什么死不认错。

在大多数人心里,如果程晓羽诚恳地道个歉,说几句漂亮的场面话,那么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记住教训,放弃仇恨,得到人民和法律的宽恕,程晓羽依旧还是个好“同志”。

但以我个人对程晓羽的了解,我认为这纯粹是一厢情愿。他可以说遗憾,能够说反省,却不会认为自己错了,他在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正义!

其实这样的程晓羽正符合我们霓虹人的审美,这种独特思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的玉碎精神”。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说:在美国人看来,霓虹的军国主义电影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的“反战电影”。无论是描写日俄战争,还是“七七事变”,镜头里展现的都是泥泞里的行军,鏖战的困苦,你看不到胜利的场景和“万岁冲锋”……一家三代,历经三次战争幸存的代表,他们成了瘸子、瞎子、残废人……

但这却叫我啼笑皆非,外国人从这些电影中看到的是“反战”,而我们自己看到的却是“英雄主义”。我们对英雄的定义与美国和华夏截然不同。

华夏人评伦英雄,首先要看他在“政治上是否正确”。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华夏开国元首说: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

在华夏人看来,一个人立场错了,还十分拼命,那就不是英雄,而是“倒行逆施”,因此程晓羽的行为在华夏人看来有些愚蠢,华夏人讲究的是“留得青山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