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兴平元年之秋(2 / 4)
建立起来的,招募工匠,虽然刘协没有刻意的去推动商业的发展,但工业的兴盛要想转化成利益,自然离不开商业的帮助,甚至不用刘协做任何事,这些人已经开始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加大在商业之上的投入。
手段在刘协看来,还是原始的,但比之先前,刘协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一些陈旧的观念已经开始被新的观念替代,而刘协在其中,其实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有时候,观念的进步或者说蜕变,并非是一个人有了先进的观念然后带动整个时代,而是当大势出现,而旧的观念又不足以阻止这种新观念的成长的时候,水到渠成的去转变。
而刘协在其中要做的,只是将这个势做起来,封建的思想此时还没到根深蒂固的时候,无论儒家还是其他各个学派,依旧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是能够接受改变的。
如果真如历史上那般,这种思想固化和完善千年,已经形成一个无形却又牢不可破的思想大网的时候,身处其中,想要从内部去突破这个思想的牢笼,根本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刘协作为皇帝,一旦想要动这个大网,只要一动,就会遭到整个天下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击,身死国破,而且起不到任何作用。
若真到了那种时候,除了外力,根本没办法将这种思想。
嗯,扯得有些远了。
刘协甩了甩脑袋,把乱七八糟的思绪给甩飞出去,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文案之上,虽说眼下整个朝廷都已经按照刘协的计划,步上了正轨,刘协不需要太累便能将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至少眼下三辅、司隶再加上西凉和河套这么大的摊子,刘协每天只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便能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过一些大事或者说关键的节点刘协必须掌握住。
比如情报、舆论、税收、军权还有人事任免,只要这五个关键的权利始终被刘协掌握着,朝廷就不会垮,他也不用担心被人架空。
刘协最近心情不错,随着在刘协的提议下,蒲元等人终于将土炕给弄出来,然后最近在蓝田、张掖、安定,陆续找到十几个露天石墨矿。
石墨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着石墨矿就是煤矿,西汉开始,就已经开始以煤来炼制铁器,而到了东汉,已经开始将煤矿用在民生之上,只是价格比较昂贵,除了一些大富之家外,很少有人用得起。
究其原因,还是对煤的来源和开采辨别上的问题,使得煤的来源比较单一,而且用途上,除了冶炼之外,民生上,最多是弄个炭盆,味道很难闻,加上价格昂贵,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