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列宁格勒经济特区(2 / 3)
了,可是谢廖沙的融资能力却根本无法和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老牌财团的相比。毕竟上百年的信用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可是金融战争打的就是资金,美元就是子弹。而一旦开战,武器是不分借来的还是买来的。融资能力将决定一个财团的成败,金融领域向来是赢家通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超级财团都是踩着同行的尸体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戈尔巴乔夫让谢廖沙把工作放在招商引资上,谢廖沙却觉得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最后再好好的捞他一笔呢?谢廖沙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算计着苏联中央银行还有多少家底。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谢廖沙还是放弃了动苏联中央银行的打算,因为谢廖沙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计划。可以绕过苏联中央银行赚取更多的外汇。
谢廖沙的计划就是以苏联国家的信誉向外国的投资者借贷。让苏联的国家信誉帮助高尔基集团争取更多的资金,高盛的信誉再厉害,也没有苏维埃政权的信用厉害,毕竟苏联的主权信用向来很好,还没有出现过债务违约的情况。可是等到苏联最后解体的一刻这笔债务就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一笔扯不清楚的糊涂账,而最终这笔债务会落到谁的头上就不是谢廖沙所关心的了。反正这笔钱最后都会安全的成为谢廖沙的囊中之物。
现在趁着苏联的负债情况还没有特别的糟糕,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在决定了这个计划之后,谢廖沙就向上级提交了出访的申请。毕竟世界的金融中心不在苏联,想要向国外的投资者推销苏联的国债,那就得到伦敦去。
于是谢廖沙召集幕僚连夜制定了一份总投资金额高达五千亿美元的国家投资计划上交给了克里姆林宫。这个计划被戈尔巴乔夫拿到了政治局上进行讨论。经过苏联的最高决策机构反复地讨论之后,这个计划最终仅以一票的优势涉险通过。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这笔资金是为了在列宁格勒兴建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因为列宁格勒地处波罗的海,距离北欧三国和德国非常的近,谢廖沙打算把这个经济特区作为苏联经济改革的一扇窗口,就像几年之前中国人做的那样。到时候,列宁格勒特区可以吸引来自西欧特别是德国的投资者,也可以为苏联的改革积累经验。让谢廖沙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利加乔夫居然也投了赞成票。
于是就在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上,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为了苏联的国家战略,而根据这一战略配套而生的债券发行计划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也提上了日程。谢廖沙自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