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石油和天然气康采恩(2 / 3)
没有到冬天,所以那些住在铁皮集装箱中的工人们还没有到最难捱的时候。拜谢廖沙在建设工人新城时期留下的好名声,很多工人并没有对谢廖沙怨声载道,反而是把矛头对准了政治局里的那些家伙,尤其是戈尔巴乔夫,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谢廖沙官小呢。反正他是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和住房问题,铁皮房子也是房子啊,总比搭帐篷好吧。
这段时间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尤利娅都有些忙不过来了。谢廖沙看在眼里觉得是时候让纳斯佳回来了。纳斯佳在英国期间进修了经济学的课程,还拿到了文凭。再加上他在外经贸部多年工作,级别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谢廖沙觉得可以安排纳斯佳担任外经贸部的秘书长,统领整个部门的大小工作。而尤利娅则负责他交代下来的事情。
这样的决定对纳斯佳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部委秘书长是外经贸部的高级领导之一,级别上已经达到了副部级。仅仅在排名上落后于谢廖沙而已。不过谢廖沙已经对官位不那么热心了,苏联都快完蛋了,给个部长又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的苏联风雨飘摇,经济改革举步维艰,政治改革似乎在高层引发了更大的危机。就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真的是可行的,可是在下层缺乏自发的改革动力,一切都需要上级来推动才是最大的问题。说到底,苏联的广大下级官僚集团不愿意改革,即使在政治局内也对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意见不统一。可是就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英国在撒切尔首相的带领下已经摆脱了经济下行的困境,经济开始重新回到增长的道路上,而法国政府则紧跟撒切尔夫人的改革路线,让法国的经济也开始摆脱负增长,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这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是苏联,貌似已经没有机会了。
克里姆林宫现在的头号重任就是安置阿富汗撤军,减少失业人口。这些人可不是懵懂无知的白莲花,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逼急了什么都干得出来。但是大部分的人但凡还有一线生机就不会铤而走险。为了尽可能多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戈尔巴乔夫在雅科夫列夫的建议下,打算效仿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改革措施,发动一些国家级的大型工程,提供就业。但是苏联政府欠了一屁股债,缺乏启动资金。所以谢廖沙这个唯一能够搞到外资的部门开始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
戈尔巴乔夫和谢廖沙的关系又热络了起来,他开始重新邀请谢廖沙到克里姆林宫参加重要的会议,一改此前冷冰冰的态度。对于总书记的这些改变,谢廖沙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于是他向戈尔巴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