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契尔年科的告别(2 / 3)
候外经贸部就会被谢廖沙彻底的收服。
瞻仰仪式一共进行了两天,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接见前来参加葬礼的各国的使节和代表成了戈尔巴乔夫最重要的工作。而接待这些大人物则是谢廖沙这几天的主要公务。
来自英国的代表团对谢廖沙十分的熟悉,不过谢廖沙对他们倒是不甚了解。不过这不妨碍谢廖沙和他们建立新的友谊。谢廖沙和英国代表团中负责贸易的官员约好了,谢廖沙邀请对方等到葬礼结束之后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去考察汽轮机的落地情况,对方痛快的答应了。
在契尔年科总书记的安葬仪式上,谢廖沙有幸站上了列宁墓俯瞰整个红场的壮观景象,远处的群众方阵到处都是契尔年科的画像和纪念标语。
戈尔巴乔夫在列宁墓正上方,向前来参加安葬仪式的二十万群众发表了悼词,缅怀和总结了契尔年科总书记一生的功绩。
随后大家走下列宁墓,来到了一辆载有契尔年科总书记棺椁的炮车后方,跟随着缓缓前进的炮车绕场三周。随后灵柩被安放进了新圣女公墓之中。
为契尔年科扶灵的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政治局常委们,葛罗米柯和戈尔巴乔夫分别站在了第一排左右两边的位置上,而契尔年科总书记的亲人则紧跟在身后。
新圣女公墓内部的安葬仪式老百姓们只能够在电视上看到,谢廖沙虽然能够走进墓园,但是也只能站在人群之外看上几眼。
墓园内的一片肃静被卫兵们鸣枪致敬的枪声所打破,一轮枪声过后,契尔年科的亲属上前与他做最后的道别,随后棺椁被合上了盖子,缓缓地放进了事先挖好的墓穴之中,盖上浮土,红色帝国的领袖就这样归于平静之中。
契尔年科被安葬完毕之后,戈尔巴乔夫带领大家重新回到了列宁墓的上方,因为马上就要进行盛大的阅兵活动了。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一声令下,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了红场。当仪仗队通过列宁墓下方的时候,他们就会高声呼喊到:“乌拉!”
戈尔巴乔夫脱去帽子拿在手上,挥舞着向红军的将士们致意,看着红场上通过的军队方阵和苏联的各种型号的武器。来自欧洲各国代表逐渐起了不同的心思,苏联的强大军事实力就是悬在欧洲各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论是东欧还是西欧都对苏联的军事力量心生忌惮。
不过现在可不是考虑这些国家的代表们心情的时候。上任才刚刚一年的契尔年科的突然去世对苏联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一场阅兵仪式可以大大的提升苏联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