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龙场悟道(2 / 3)
的道理,普及向了大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人的心中,都有个圣人,只因为不够自信,故而被埋没了。
之所以成不了圣人,是因为很多人的良知,被心中的私念,所蒙蔽了。
圣人并非是因为你修为高深,并非是因为你是高富帅,而是看你的心中是否有善,是否去恶。
即使身份卑微的凡夫俗子,只要你心中有善,存良知,也能够成为圣人。
当你未成就圣人的时候,众生是圣人,当你成就圣人的时候,圣人是众生,举目四顾,你看到满大街的人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要是你心中有着一坨屎,那么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心学修行,并非容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回事。
心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心的存在,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之所以后来有了善恶,是因为思想、观念在活动。
能够正确的分辨善恶仅仅是有良知,能存善去恶才算是做到了格物,这才是心学中知行合一的精髓。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非常知道孝道的重要性,但是却置父母于不顾,不愿意尽孝道,说明你没有做好‘行’。
如果你尽了孝道,却是没有做好,父母只是想让你多陪一陪他们,你却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孝道的重要,没有做到真正的‘知’。
这本书一出,离开风靡天下,被天下的所有的读书人,都奉为经典,人人竞相购读,就算是儒道祖地的大儒,也纷纷出动,拜读此书。
据说,书成的那一天。
儒道祖地的藏书阁中,圣光万丈,一本本圣者亲手著作的书籍,飞出藏书阁,前往杨晨著作《传习录》的龙场。
龙场是一处地名,乃是杨晨随军征讨大秦帝国的时候路径的一地。
夜深时刻,杨晨若有所感,把儒道、神道、仙道诸般道理融会贯通,结合前世所观《传习录》,终于有所得。
便提笔写出来一本书,取名已然是《传习录》,希望这本书能够传之天下,使天下人受益。
这一情景,被世人称为‘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之夜,圣者经典,从天下各处,朝着龙场飞来,才气如汪洋大海,灵光如满天星辰,圣者降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