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2 朝鲜大桥(3 / 4)
能前进,还好出现大的乱子。
“天京事变”就是太平天国的重大转折点。
它是一个大乱子,一幕大悲剧。
它使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们,不是为农民起义的理想而献身,而是在“天国”兄弟的刀锋下丧身。
它使成千上万的身经百战的农民革命战士,不是牺牲在对清军鏖战的沙场上,而是倒在天京自相残杀的血泊中。
这个大惨剧使一个方兴未艾屹立在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由盛变衰。
然而自“天京事变”后,洪秀权非但不从血雨醒风中总结有益的教训,还从此不相信外姓。
先是逼走了翼王石达开,接着便大权独揽,宣布“主也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在朝中大搞任人唯亲,首先重用他的外孙萧有和,第二重用他的兄长洪仁发、洪仁达。
萧有和还只十岁的时候,权力已经达到“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者,合朝诛之”的地步。
后来他竟要把太平天国变成一个“父子公孙”、“江山万年”的国家。
太平天国原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反封建思想为出发点,而却以“肃体统、大一尊、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政权为归宿,其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
农民是小生者,他们既分散又落后,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来代表他们,来主宰他们,而这个主宰除了“帝王”外,就找不到别的了。
旧式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往往用平等思想来打天下,而以帝王思想来坐天下,这就不足为怪了。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他们过早过急地搞封建主义,希冀在利用拜上帝会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这种披着宗教外衣的斗争方式,具有狭隘性、盲目性,伴随斗争进程的发展,农民阶级的种种弱点便逐渐显露出来,这就不免使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而注定,太平天国这样的集团必将以失败告终。
萌少爷的势力发展虽然小,丹州这块殖民地,基本可以用无声无息来形容,就连当地的土匪都不知道出了一块殖民地。
整个大清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丹州现在是殖民地的事情,就连辽宁当地的官员都毫不关心关外的这一片荒废之地。
但是,萌少爷的丹州,可比惊天动地的太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