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拾七章 住宅工厂化与凑巧的见面(3 / 4)
的火车声音中向炎黄西北驶去。
蒙古冬天的风景相对枯燥,由于地广人稀,哪怕炎黄红党移民了上百万人,也很难产生质的改变。况且这些居民安置点,分散在蒙古广阔的地域内,单从一趟火车的车窗内,很难看到这些变化,因而整个旅途是相当枯燥的。
不过虽然没有发现这些改变,心细的华西列夫斯基还是注意到了一些不同。整个军列的火车厢内很温暖,应该采用了相当先进的保温供暖措施,此外座椅都是包着海绵的,坐起来感觉很舒服,饮料供应也出人意料,除了白开水,炎黄特sè的茶水糕点之外,像西方的咖啡和苏联人最喜欢的伏特加也都有,并且每个列车服务人员不像苏联公民那样严肃和木然,反而都面带笑容,并且这些笑容不是那种程式化的笑脸,而是能让人感觉到是从内心发出的,一种充满了难以名状的乐观、自信、有动力的正能量。
“金ri成同志,你以前去过炎黄吗?”坐在餐厅里用餐的华西列夫斯基,一边吃着午饭,一边问道。
“没有,我一直在苏联学习。”金ri成答道。
“是嘛,太可惜了~~~”
“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好奇以前炎黄大陆是什么样子,要知道这列火车应该不是我们援助给他们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
“怎么可能?!”金ri成恍然大悟的抬头望向车顶和车窗,难以置信的说道。在他的印象里,炎黄似乎和落后是同义词,代表近代工业革命文明成就符号的火车,竟然能够在炎黄生产,实在是难以叫人相信。
“我也是刚刚想到的,现在我很期待这次延安之行,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华西列夫斯基一边用餐巾擦嘴一边总结道。
差不多时间,第一目标位面,南亚印度阿萨姆邦,驼峰航线。所谓驼峰航线,是指二战时期炎黄和盟军星条旗共和国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它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炎黄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此时,阿萨姆邦杜姆机场,一架dc-47飞机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准备乘机的客人是罗斯福的总统特使科尔,以及包括埃德加斯诺在内的随行人员。斯诺在主位面后世炎黄很有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