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强势改革西军(2 / 4)
臣持有天子剑,有足够的自主、临机专断权。必须借助这个机会快刀斩乱麻,一举把西军变为国朝的真正中流砥柱。
高方平给出的药方是:砍编制,大幅的砍。士兵和军官一起砍。
年龄结构上,史文恭和毕世静的军系没毛病。但种师道和刘延庆部,存在不少十五岁的大头少年,甚至十四岁都有。然后还有些年龄过大的老兵。
这些是需要无条件退役,另外许多伤残的,不利于往后作战拉练的,也需要退役。
政策下达后,有些人是想退的。说白了他们其实就因为战区的弹性政策大,乃是被种师道这些家伙“抓去的壮丁”。西军就这德行,有一大群没编制却半军半民的家伙存在,在强压政策之下,很多人甚至要带着家里的粮食来参战。
这才叫真正的自带饭盒。
这些情况建立在他们已经祖祖辈辈习惯了战争,也建立在种师道的威望上。
但自今以后,这部分人会真正被放回去、转民生产过日子。这部分人较好处理,他们自己也想回去,然后他们理论上也是民籍。但高方平仍旧答应了给他们补偿,并且算是军转民退役,给予他们文书凭证,往后终身免役。理由是:他们已经为国超额服役过。
诸如一个家庭中两人以上服过战役的,高方平给出了家庭“终身免税免役”三代政策。
这些人是自家愿意走的一群。
还有另外的一类人,他们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的军旅生涯,很是多时候他们什么也不会,爹是兵,儿子不要编制照样就算兵。这就是种家军的特点。所谓的上阵不离父子兵,其实这也算是种家军有团结观念的一种文化,是他们战力的保证。
这些人他们不想退,但必须得退。高方平说了,往后的西军必须走专业化、少而精的道路。不能无止境的吸空民力,然而进行低效的损耗死伤。那样持续下去,西北迟早赤地千里,既没有兵也没有民。
高方平的石龙关战役除了扭转整个战略主动权外,也全面革新了专业化集群作战理念,士气素质和装备重要性,远高于大而臃肿的人数效应。加之高方平目下的威望很难抗拒,于是这些政策刘延庆和种师道答应配合推动。
条件是:以军备换取他们的人转民。
高方平那些牛逼的装备答应优先供应他们西军。是的种师道和刘延庆想那些装备想疯了,纵使要把他们的军人退役不少、甚至许多军官也要强制退役,但为了那些装备诱惑,他们迫不及待的等着配合高方平改革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