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论瞎掰只服蔡卞(3 / 4)
述目下宋夏双方的实力对比,最终得出结果:高方平自大张狂好大喜功,在错误的判断和战略之下,被捆于河中府了。
结论是:河中府守不住。请陛下尽快出圣旨昭告天下,解除高方平帅臣职务,启用用新的帅臣于西北主持大局。
就连梁师成也眼冒金星,河中府守不住和解除高方平职务有什么关系?
对此,赵佶也没想通。
就算是奸佞梁师成,论瞎掰老梁也只服蔡卞他们了。
接下来,蔡卞他们解释了为何要这个时候解除高方平职务。
他说高方平是北方帅臣,代表皇帝和国朝在西北的统帅,于这个时候河中府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不解除职务会有两种结果,一,高方平为了保命投降西夏。这就玩大了,皇帝最信任、最倚重的帅臣若投降西夏,那几乎等于朝廷投降西夏,败坏皇帝名声。
理由二,蔡卞说了,就算高方平不投降战死了,那也是国朝脸面无光,国朝的北方帅臣被西夏察哥斩于河中府,那会带来名誉上的大宋士气底下,西夏士气高涨,不利于河中府沦陷之后的作战。
奏本最末尾蔡卞又说了,高方平迟早要背负丧权辱国的名誉,提前解除高方平职务,代表皇帝铁面无私大义灭亲,撇清关系,等高方平战死之后,一个死人背负了所有的黑锅,然后只要最终赢得战争,就万事大吉。
这些谬论让高俅听得眼冒金星,实在想不通。文人的猥琐就在于这里了。他能妙笔生花的偷换概念,把一个离经叛道的事、对皇帝解释的如此丝丝入扣?
皇帝信任小高,喜欢小高,也不是一个完全无情的人。但他竟是也真的被蔡卞他们的奏本下到了
于是皇帝也急了,没有及时表态。
这种事当然不可能及时表态。要是什么事都决断神速,北宋还会亡国?
是的低效的决策机制和官僚,以及优柔寡断的皇帝,又不是只会拖慢忠臣的政策,有时候它一样能把奸佞的祸国殃民策给拖成阑尾。
于是那就拖着,一切的一切,就看在出结果前,河中府是否真的会出事了……
张叔夜知晓蔡卞朱勔的联名密奏事件后,拍案起身,怒不可泄。真想把祸国殃民的郑居中给宰了。
是的很显然,一般奏折要走中书门下,也就是要通过老张才交给皇帝。
之所以此番老张不知道的情况下,皇帝拿到了那些祸国殃民的文书,就因为资政殿学士郑居中。他是皇帝的贴身参谋秘书。就是他悄悄的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