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批斗大会(2 / 4)
进入战争动员,三班不停的在生产。目下仅仅被视为战略武器的神臂弩,根据小朵汇报,日产近三百架。
并且小朵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扩产的脚步不会停止,将在进入夏季七月时候,日产六百架神臂弩。
可笑他们一群相爷、现在都还在玩各种政治文化,战略平衡,思考各种阵法和部署。内功不足的他们、也妄图用招式精妙来弥补?
既然此番朝廷对北方权利大解锁,那就得让他们好好看看,什么叫重剑无缝,无需花俏就可破尽天下。什么叫重装上阵!
现在高方平依托金融政策,初步搞活了几大生产基地,于是,也该用西夏来刷经验了……
四月二十一日,江州少年军战斗部,五百多个自带饭盒的孩子来报到了。这很寒碜,目下时日还短,少年军规模虽然不算小,但是缩小到战斗部,人数是不多的,特别年满十六岁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少年军入学的年纪都很小。
不过无论如何,十六岁在大宋已经算是很成熟,在后世九十年代时期,初中毕业参军的人也很多。所以在古代这已经不算娃娃兵。
高方平一早的政策,进入少年军是要挑选的,骨骼惊奇,适合的,才会挑选来战斗部。把关的方式乃是关胜的拉开裤腿一口唾沫,擦亮,就如同段锦住和马俊摸马骨一样,其实也能一定程度挑选出体格强劲的孩子来。
最重要的在于这三年以来,少年军的培养,花费了高方平不少心血,就连饮食都是定制的“饲料”,全营养素,所以虽然他们只有十六岁,却一个个很高壮、精悍、政治过硬,基本素质过关。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
这很好,来自郓城、江州、北1京的少年军“指战员”,加上虎头营老兵,已足以填补被退役的军官。这些娃大部分被高方平委派为“政治委员”,进驻各基层战斗部。
此点没毛病,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是文人将兵,大宋的文人也就代表政治。在非常时期,掌印的文官高方平是统帅,那么为了军队的政治正确,派出属于高方平的“政治委员”进入战斗单位,当然可以解读为大宋国策。
说白了,后世的那套,初形仍旧是老赵的这套,只是更加完善了而已。
现在就猥琐了,临阵磨枪磨了个轰轰烈烈,每日三分之一时间强集训,一大半时间则政治学习,过政治生活。脱胎于高方平的这群少年党卫军,他们虽然经验浅薄,甚至文绉绉的上纲上线,但是他们是虔诚的,真在给北1京禁军灌输理念、重竖信仰、关心大家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