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子鲜之誓(2 / 4)
里不愿意,但是也还是答应了,去见了宁喜,和宁喜定下了所谓宁喜主政,献公祭祀的约定。宁喜说,你要是能保证说话算话,那今天咱们这事儿就定了。子鲜当时就指天发誓,我要是说的这话实现不了,我就从此再不回卫国。”
“宁喜这时候说了一句话,说,子鲜之誓,重于泰山矣。然后,子鲜便回去了。献公也是得以归国。不过,就像是子鲜那时候所预料的一样,好景不长。卫献公对于宁喜的专政逐渐不满,终于有一天,授意公孙免余,杀了宁喜。”
“宁喜死后,子鲜抱着他的尸体大哭,说不是宁喜失了信,而是他有失信于宁喜,现在已经没有脸面在卫国呆下去了。之后,子鲜带着妻儿老小就要离开。卫献公派人挽留他,他没有留,离开了都城。后来,卫献公又派人去追他,想要他回来。双方见面之后,子鲜说什么也不肯回去,来的人又死缠不放,子鲜作出了一个比较让人惊讶的举动。”
“他拿过来一只活野鸡,拔掉佩刀,剁掉了头,再次指天发誓,说如果再回卫国,就像这只野鸡一样不得好死!之后,他去了晋国,到死也没有回去过。”
方仕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何瑞修和王晴儿,“这段故事,主要来源是明代冯梦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同时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也有所记载。不过,你们也知道,历史演义小说,向来是七分实三分虚,所以就要对其中的有些细节进行考证和研究。”
何瑞修道,“那,子鲜之刀,便是子鲜的佩刀?可是,不管历史演义怎么去演绎,子鲜这个人是存在的,找到一把刀,又能说明什么?除非,这是一把关键的特殊的刀。”
方仕点了点头,“没错,确实是一把特殊的刀。”
王晴儿这时候反应很快,“你们找到了他用来杀野鸡的那把刀。”
方仕的眼中略现赞许的目光,“没错,没错!就是那把刀。其实,在这段故事之中,有些地方是有明显的虚化成份的,比如,杀野鸡这一段。它明显是为了增强文学效果。可是,如果把这一段证实了,那么,不仅证实了一段史实,而且也提高了《东周列国志》的史学价值。”
何瑞修问道,“那,当时潘伟如何确认一把刀是子鲜的?”
方仕点点头,“没错,这个问题可能正是人们所关注的。我当时也对此有怀疑。不过,潘伟告诉我,刀并不是单独存放的。为了调查这一段事情,他去了当时子鲜隐居的位置,后来挖出了一个铁盒子。铁盒子上有明显的阵法封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