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人在地北,心系天南(3 / 4)
,也没有发言权。而且他还和普通百姓不同,普通百姓可以随便说话,他不行,说错了,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
要在古代,就是干涉朝政,因为他才副省级,怎敢对省委书记的任命指手画脚?
但总理有此一问,不管是试探还是别有用意,他又必须回答。
而且又不能敷衍一说,夏想就斟酌地说道:“按照惯例,应该是省长接任。”
“不是说惯例,是说你的真实想法。”总理加重了语气,“现在又不是正式谈话,就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之间,随意的闲谈。”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而且老古和曹永国都在,总理想要知道的肯定是他的真实想法,但平心而论,夏想又不能说出真实的想法。
因为在燕省省委书记的任命之上,他并不会和总理保持一致,哪怕总理请动了老古,哪怕岳父亲自出面,他也会坚持立场,政治是政治,尤其是关键之时,来不得半点温情。
不是夏想不想助岳父一臂之力,而是他清楚,他如果选择现在和总理走近,是非常不明智之举,不但不能助岳父上位,甚至还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
但恰恰在立场和原则姓的问题上,他和岳父之间缺少沟通,而此次事关燕省省委书记的任命,又来得突然。
其实一路上夏想思索了许多,在踏入京城的一刻起,他心中就一下明朗了许多,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燕省省委书记,不会是岳父。
因为随着燕省在总书记心目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身为总理一系的岳父,燕省又是其籍贯和成长地,想要突破以上困难担任燕省一把手,难如登天。
与其谋求一个必须付出极大代价也不一定到手的燕省省委书记,还不如在西省再等两年,肯定会有坐地扶正的机会,也比现在来得稳妥。
因为谋取不到,说不定会有不利的负面作用。
“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燕省的省委书记,还是适合从外地调来。”夏想很艰难地说了一句,也不知道这一句话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总理却没有如他所想,继续追问他为什么,而是沉默了片刻,一直负手而行。
老古的院子是不小,但也不是大到可以让人走上十几分钟,不多时就来到了院子的东南角,总理站在了一株杏树下面,伸手拍了拍树干:“狭义上讲,我是北方人。广义上讲,我是温带人,所以我喜欢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温和中姓。我一向认为,只有不过热不过冷的气候,才最能让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