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剑锋所指(第一更)(3 / 4)
简单不过——南京有高皇帝的孝陵,而主公是高皇帝血脉,其若登基必先祭拜高皇帝。做为臣子,骆秉章自然很清楚,夺取江南之后,主公便有了登基的资本,劝进之功人人皆有,但于何处劝进,这其中却大有文章。
“是啊,当年高皇的正上于南京誓师北伐……”
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
现在朱宜锋反倒是有些后悔了,后悔“认了这门亲”,见他们搬出了高皇帝,他的心底只是一阵无奈。
其实这几天,朱宜锋也一直在关注着南京的变化,甚至特意派遣了一艘军舰驶至下关一带江面,不过军舰驶往下关并不是为了介入南京的内乱,而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武力示威——比如在韦昌辉想要炸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时候,在历史上,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正是毁于南京内乱,毁于韦昌辉之手。
对于韦昌辉,朱宜锋可没有什么信心,毕竟是这个疯起来不但要杀石达开,结合杀了他全家,后来连洪秀全他也要杀的疯子,不一定会在乎大报恩寺在自己的手里,万一他真的想动手,有一艘军舰,终归是一种威慑,可以提醒韦昌辉,即便是他想杀人,也需要武昌的火药。
其实,现在的南京城中,唯一能让朱宜锋在乎的也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了,至于南京的明皇宫、行宫两江织造府以及城内的私家园林,不是被占据,就是被折毁用于建造天王府以及各个王府。
也就只有自己用1200条步枪换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还完好无损的耸立在那,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保住那座宝塔,保住这座中国的最高建筑,同样也是中世纪的七大建筑奇迹。
这时面对众人要求对南京动兵的建议,朱宜锋将烟蒂按灭于烟灰缸内,而后打破了先前的沉默。
“根据我们说掌握的情报来看,现在杨秀清已经身死,其府中大多数官员、兵佐亦已被斩杀……”。
翻开面前的书夹,朱宜锋道出了一个数字。
“二至四万!这是目前太平军内乱的死亡人数,当然,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太平军中的精锐骨干,但是,我想问一下现在,太平军的兵力是多少?”
用右手比划了一个数字,朱宜锋继续说道。
“七十万,号称百万!其中江西以及皖南有20万,江北有30万,镇江一带有10万,南京有10万。这是太平军的兵力,当然其中老弱病残皆有,精锐至多不超过二十万人!”
在提及太平军的兵力时,朱宜锋甚至没有提到河南的近30万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