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4 / 5)
迹”却被人为的拆除了。
“至于武昌,武昌并不适合作为首都,它周围的湖泊太多了,相比于湖泊土地太小,这直接限制了它的发展,可是武昌周围的湖是坚决不能填的,那些湖泊有蓄洪的作用,既然禁止湖南围湖造田,武昌也不能围湖造地。而且武昌因为地处长江弯角处,决定了其容易遭遇洪水,作为国都所在,总不能年年抗洪吧!”
现在湖南是从法律上禁止围湖造田,除了用严刑加以威慑之外,甚至还制定了“围一还十”的惩处,后世长江洪水的教训,对于国人而言不可不谓之深刻。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全面禁止围湖造田,甚至还要求洞庭湖周围的地区要退田还湖,当然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现在这并不是强令。
在道出了自己之所以不愿意选择这三个地方作为首都的原因之后,朱宜锋又向容茗明慧解释自己的想法。
“而之所以选择那里作为首都,基于四个主要原因:其一,原有势力最弱。京师是满清的大本营,胡化严重,甚至就连口音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其地理位置过于偏北,至于南京,南京立国无百年,虽然我不信风水,但是,国人对此却深信不疑。再加上南京城内的情况,所以不太适合……这么一比较的话,那里反而更适合。其二,就是地理位置适中。它紧邻铁路线,其战略地位适中,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国的地理中线。其三,城市的建设成本低。跟京师和南京,甚至武昌这些已具规模的城市相比,那里的建设成本更低,至少征地成本更低,便于实施。其四,新建首都的社会影响好。跟已经具有相当历史的京师和南京相比,通过建设一个全新的首都,可以带来更好的政治效果和国内外的影响力。”
讲述完这些理由之后,朱宜锋更是特意冲着容茗慧眨了下眼,用商人的口吻说道。
“而且选择那里建国都,那里的地现在多便宜,等将来国都建设实施之后,那里的地方得多值钱!我已经签署命令将未来国都中心半径20公里正方形的区域实行土地冻结,禁止交易……”
像是特意强调似的朱宜锋又补充道。
“我已经委托洋行测量过,估算国都第一期工程所需经费约3000万元。建设规划项目向官银号贷款500万元,其后的投入都是来自于土地经营收入,也就是统一收购土地,待土地升值后,再抛出实施土地“招领”,所得款额抵偿贷款,然后增加贷款进行开发……”
听着丈夫口中的那说道着那一套“空手套白狼”的国都开发,容茗慧更是惊讶的看着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