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工业初步(第一更)(3 / 4)
……”
标准化!
福兰克林的话让朱宜锋立即想到了这个词,想到了在课本上学习过内容,想到了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的怀特尼。他于1798年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两年内生产一万支步枪的建议,不过这一计划11年后才完成,而之所以用11年才完成。他按照枪支零件的尺寸设计出一套专门器械和流程,让一般工人通过使用它们分工生产不同的零件。用这种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零件尺寸及公差一致,任何零件皆能适用于任意一把同型号的步枪,只要将它们组装起来便可成为一支完整的步枪。
也正是以此为开端,奠定了美国的制造体系——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制造体系,而美国制造体系在国外惟一重要的应用也是在军火生产方面。似乎也就是在今年,英国政府采用美国机器建立了英菲尔德兵工厂,美国的装备还被用于普鲁士和法国。美国制造体系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为了支付最初建立这种新体系所需的厂房和设备,政府的合同是必要的。但是,美国的特别之处在于把这种体系应用到了没有政府资助的其他产业领域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工人缺乏,另一方面是没有欧洲那种根深蒂固的手工艺传统。柯尔特在与英国工程师讨论时说:“未受教育的工人最适于新的批量生产的方式,因为他没有传统的包袱。”
而这恰恰也正是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技术工人缺乏!
福兰克林的提醒让朱宜锋立即意识到,自己忽视了什么,作为一个拥有超越这个世界一百多年记忆的人,居然会忽视这个堪称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实在是不可原谅,不过还好,现在准备还不晚。
“之林,我们在美国那边有什么关系吗?”
转脸看着习之墨,朱宜锋有些激动的开口询问道。
“如果有联系的话,看看能不能联系美国的机器制造商,为我们设计一座军工厂,引进美国的机器和制造方法,制造武器,当然,将来还可以引进他们的制造方法制造机器设备……”
标准化!
这不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吗?
人们往往只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但是他们显然忽视了一点,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同时,工业制造的标准化为其铺平了道路,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工业制造的标准化,人类就不可能进入“电气时代”。可以说是标准化奠定了这一切的基础。
而事实上,欧洲各国现在的工厂仍然停留在“作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