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豪情转移(2 / 3)
考虑。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十二号确实想把小鬼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右翼远方,留在外面机动威慑小鬼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掩护伏兵潜伏。
这一战打得凶猛,血腥,大气,必定令小鬼子痛恨恶绝,乃是吸引注意力的良机。
面对现状,十二号决定诱敌,但没有独断专行,打灯语减缓速度,传达意向。
灯语交流,二十人没有人反对,一致认为值了,早够本了,这一次是超额地大屠杀,赚翻了,即使是死也会含笑九泉!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壮志豪情处,二十人流下喜悦之泪!
够本了,也知足了,就让我们为祖国再战一场,此生不虚!
十二号一行抱着壮志赴死的决心,集体达成一致,为国而战,虽死犹荣!
壮士踏征程,热泪寄相思,不经意间向隘道方向看去,做最后的告别……
忽而,十二号发现明灭不定的灯语,那是教官的命令?
二十人相继发现了灯语,但距离过远有些分别不清,一时间迷茫了思绪。
十二号不敢怠慢,隐约地破解出一组灯语,急令坦克熄灯,再加上迂回隘道,摸黑潜进。
四辆坦克按令行驶,已最大马力向山峦一线迂回,无视黑夜下的沟沟坎坎,颠簸飞驰。
坦克刚奔行一百多米,原本行驶的路线上“轰隆隆”爆炸,被无数炮弹覆盖式轮炸。
只见炮弹焰火齐放,亮闪闪,掀起一股股死亡沙潮,在夜幕下蒸腾燃放。
二十人倒吸一口凉气,遍体微颤,那是小鬼子的报复,万幸地躲过了一劫,后怕不已!
死固然可怕,但二十人并不畏死,只是觉得葬送在鬼子的炮火之中死得不值。
要死就死在冲锋的路上,那才是战士最终的归宿,也是抗战之心不死的最高境界!
拉鬼子做垫背,这是抗战男儿的胸襟,不屈地本色,使命,职责所在!
十二号没有在小鬼子的狂轰滥炸,一心观摩教官的灯语命令。
随着距离拉近,他看清了灯语的全部内容,内心很激动,虽然没有完全理解教官的目的,但是他相信教官有应对之策。
这是一种无言的信任,崇拜,抗战力量所在,心中的旗帜,为国而战的方向枢纽。
未免被小鬼子发觉,十二号没有打灯语回信,仅命令坦克全速奔驰,从山峦边沿潜回隘道。
夜路难行,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