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三章 另有其人(3 / 5)
地大,都没有吃饭大!
如果中医大夫连自己都养不活,甚至自己随时都可能会被医院赶出来,手里的饭碗朝不保夕,你又让他们如何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呢?
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只能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如此一来,大量的中医弃中学西,甚至中医大夫为患者开出一大堆西医的检查单,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以前黄老是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让曾毅一说,他才感觉后背冷汗森森的,他没有想到,医院里那些司空见惯的收费标准,竟然会是一种消灭中医的合法武器,这种武器不但威力极大,而且还让自己这位铁杆中医几十年都毫无察觉。
“黄老一生致力于中医后辈人才的培养,可以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但不知道在这些后辈之中。至今还能坚持以中医为生的,尚有几人?”曾毅又问了一句。
黄老一怔,此时他不光觉得后背冷汗森森,连脑门都开始变得冰凉了,他在担任东江中医学院院长期间,培养的中医学生足有上万人之多,可如今这些学生还能坚持中医的,却是百中无一了。至于小有名气的,又是十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难道自己大半生的坚持和努力,都是错的?
黄灿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可事实就在眼前,至少这个悲伤的结局无法证明他是成功的。
“西医偏重于客观数据,往往一个感冒。患者都需要花费上百元来做检查,医院的收费标准,实则是为西医量身定制的;而中医用药的特色在于简、廉、效,独特的‘望闻问切’诊断方式,也决定了中医没有多余的收费项目,挂号费是很多大夫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他们开出来的药,必然不会是简、廉、效,而是繁、贵、缓。他们的诊断方式,也必然不会是望闻问切。”曾毅说到此处,深深地叹息一声,道:“抛弃了简、廉、效,再抛弃了望闻问切,中医即便还在,也已经不是中医了。”…,
黄灿不得不承认,曾毅的考虑比自己更为实际,自己想的是如何培养中医的后继人才。而曾毅所考虑的。则是如何让这些后继人才生存下去。
“中医从来都没有消灭,也永远不会消灭。消灭的只是中医人才罢了。”曾毅语气中带着感慨万千,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黄灿大为动容,深深一品,他才觉得曾毅这话有着很深的道理,为什么老百姓在得病绝望之时,在被西医宣布了不治之时,却仍能寄希望于中医呢?除了本能的求生之外,是因为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