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渭水之盟(2 / 3)
抑制瘟疫的方法,虽说不能治愈,但是却能使没有感染疫情之人的免疫力增强很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愧张宝藏的御医之名了。
而且城内都是士兵,纪律性很强,经历过与突厥人的战斗后,凝聚力更是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没有人会隐瞒自己的病情,所以患上瘟疫的士兵很快就能够隔离,这也是城内的疫情还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时间以来,张宝藏一直在研究这一次疫病的病因,毫无意外的,疫情是因为战争而起,突厥人只管胡乱杀戮,被残杀的百姓尸体、那些残肢断臂,就扔在路边没人理会。
尸体没人收敛,在加上此时已经入夏,湿热的空气,导致尸体腐烂的极快,滋生出了大量的病菌,渐渐的,那些老弱妇孺、受伤的士兵,因为身体的抵抗力变弱而首先病倒,患上了疫病。
只不过有一点张宝藏一直没有搞清楚,疫情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更不要说如何去治愈,只知道这一次的疫情爆发的那么迅速,一定是一种很容易就会被身体接受到的传染方式。
与此同时,李靖所写的折子同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长安,当折子送到的时候,颉利可汗还没有退兵,经历了几番周折之后才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当时李世民和颉利可汗的对峙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因为银川城大捷的消息早就在瘟疫的前几天就传到了长安,颉利同样得到了这个消息。
李世民知道颉利要坐不住了,所以还想尽力拖延些时日,毕竟全国的府兵已经前来支援,颉利此时只有冒着自毁八千的危险攻破长安,但是之后也绝对会被大唐的府兵消灭,若不然就只有退兵的份,可是战争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说退就退的了。
直到接到了李靖的折子,李世民在城墙上整整的站了一个时辰,在衡权利弊之下,长长的叹了口气,最终大唐派遣使者进入突厥大军中面见颉利可汗,给了颉利可汗一个退兵的借口。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毕竟现在还是颉利可汗占有优势,手里握着主动权,要是颉利可汗真的发疯,不顾一切的进攻,即便后来的府兵把颉利干掉,自己的李唐皇室不也全没了不是,李世明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敢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赌颉利不会进攻,但是那场瘟疫却打破了李世民心中的坚持,若是没有及时把瘟疫扑灭,蔓延至全国,那才是没有了任何一丝的希望。
双方终于签订了盟约,李世民亲自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身后是大批的士兵,隔渭水与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