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开刀(3 / 4)
,“公推、公选”的首要表现是提拔干部不再提名,而是先公布预选条件,照条件选任。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杜绝了领导想要提拔谁提拔谁的情况,好像是更加民主化了。但在这几个试点县的实际工作,领导干部仍然可以做到想要提拔谁,提拔谁的“目标”。
因为条件都是人制定的,可以灵活变动,如过领导想要提拔小张,照小张的条件确定提拔条件,小张没有在基层工作过,只有大专学历,而且是学汉语言学的,那提拔的条件最低要有大专学历,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并且限制专业,结果小张提拔了。如果想提拔小李,小李有多年的基层“一把手”经历,又是全日制大本毕业,而且还是党员,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么提拔的条件明确要求有两个基层“一把手”工作经历,必须是计算机专业,有全日制大本学历,必须是党员,结果小李也被提拔了。
第二,在“公推、公选”的过程,各级领导都不能公开说提拔谁和不提拔谁,但领导仍然可以私下去做工作,如小李和某个领导关系不错,或者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这个领导可以在他所属的圈子里提出投小李一票的建议。领导说话自然还是很有分量的,领导的级别越高,权力越大,他提出的的建议起到的作用也越大。一个有领导帮助拉选票和一个没有领导帮助拉选票,那得票数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便又助长了那些下属必须要跟领导拉近关系才能得到提拔的思想。
第三,也是最让陈庆东不满意的是,通过这种“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干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一个干部是不是能够得到提拔,不再是领导说了算,甚至也不再是组织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大家说你行,那你行!大家说你不行,那你不行!因为一人一张票,如果你的票数不够,谁打招呼都不管用。
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这么一个怪现象,那些认真干活,却不怎么会交际的人在公推、公选的时候可能要远不那种在工作偷奸耍滑,但是很会拉关系、八面玲珑的人!
在没有推行这个制度之前,那些兢兢业业、埋头干活的人算是不怎么会,或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只要领导能看到他的努力和能力,会提拔他!但是换成这种制度之后呢,领导说了也不算了,你不会拉关系,那你永远提拔不起来!你只要把精力用在拉关系,和领导吃吃喝喝,和有投票权的人吹吹拍拍,到时会说你成熟,会来事,“公推公选”时自然会想起你。
这么一来,又有谁还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呢?所有想要进的干部便只能被逼着去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