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牵线(3 / 5)
?”
陈中宁道:“对,他大学读的是淮大的中文系,我那时候正好留校任教,是中文系的教授,所以带过他一学年,应该是他读大二的时候吧。明远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我记得那时候我布置了一篇论文,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是《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那时候张爱玲已经很火了,兴起了一股张爱玲热。我当时布置这篇论文的时候其实也是心血来潮,因为我也没有指望着一群大二的学生能写出来什么能让我满意的论文。其实,我把这篇文章布置下去之后,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没有认真对待,都是敷衍了事罢了,而那些认真对待的学生也大都写的没什么新意,大都是从旧时代的新女性为中心开始谈论,要么就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倒置、梦的解析和变态的心理谈起,这些其实都是别很多名家讨论过的了。但是明远却不同,他尝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也就是现代人的角度,把张爱玲小说中所营造出来的那些孤岛放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构架中讨论,而且他也写的非常精彩,也算是一家之言了吧!”
谈起这个话题之后,陈中宁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又接着说道:“看到这篇论文之后,我专门找到了明远,跟他好好的聊了一次。我发现,明远那时候虽然才刚刚二十岁,但是少年老成,看待问题的眼光也非常独到,尤其在文学方面有很强的造诣!另外,我还了解到明远出生于济阳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他们家里总共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是他家的条件实在太差,根本就供养不起三个学生读书,所以,他的弟弟和妹妹就先后辍了学,一家人供养他一个人读书,非常不容易啊!”
陈庆东也不禁感叹道:“原来褚部长还有这么贫苦的出身!”
陈中宁道:“其实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那时候的大学生还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想要考上大学,必须要发扬古人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日夜苦读,才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将出来!很多城市里的孩子都受不了这个苦,所以大学生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条件大多是相当艰苦啊!”
听得很入神的陈露这时候插嘴问道:“褚部长当年的文学天赋这么高,怎么没有写小说,而是入了官场啊?”
陈中宁对陈露微笑了一下,说道:“其实明远在大学的时候是写过小说的,当时我有一些在杂志、报刊等单位工作的朋友,我考虑到明远的家庭条件这么差,他又有这个天赋,所以就鼓励他写小说,然后我把明远的小说推荐给我的那些朋友,很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