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全能大文豪 > 第197章 解局

第197章 解局(5 / 6)

他要写什么呢?

这样的想法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舒宇只在宣纸上落下了二十八个字,确切的说,是一首四句七言古韵。

看到舒宇这四句诗,所有之前对舒宇的质疑瞬间烟消云散,这还真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其中蕴含的大道理以及其普卷而来的豪迈,让不知全国多少人,都为之动容。

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心中更是感慨一声:“这个舒宇,哦,不,应该说是这首诗,真的好大度啊!”

却见宣纸之上,用飘洒圆秀,恣肆中隐见逸气的舒体字写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急急忙忙联系千里之外的人,只为了一堵墙的纷争,让他三尺的距离又能如何呢?万里长城至今还存在,但却是不见当年意气风发创下宏图大业的秦始皇了呀。

意思浅显易懂,道理也是明白,意气之争,没有什么意义。

这首诗来自于舒宇的前一世的一个民间传说,传说一个当朝大官员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那大观园便是回修一纸家书,内容便是这首诗。

当然,因为是民间传说,这首诗有好多个版本,有些说是这个官员家中的事,也有的说是另一个朝代那个官员家中的事。甚至就连这首“让墙诗”,也有另外一个版本——“纸纸索书只说墙,让渠径寸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计,今见墙成不见王。”

但最为被历史认同的故事发生地,是桐城。

最为广为流传的,也是舒宇写下的这一首字面意思更为简洁明了的版本。

这首诗所展现出的胸怀和大度,立即就感染了这一世所有关注此事的观众。

舒宇是做出了谦让,但此举并未让舒宇变得懦弱,或是让舒宇的姑姑一家赶到不满,舒宇这首诗的原版,甚至被炒到了十几万的高价,被姑姑一家视如珍宝一般裱在公达补习班,为徐公达平添不少生源,其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这幅字在网上叫价的价值,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而与前一世历史相似的是,那个老人,杨校长的父亲,在得知一切原委,又见自己的邻居主动让出三尺的公共区域砌墙后,也是主动谦让出三尺的公共区域。

于是,六尺巷在这一世也出现了,六尺巷之中的一口井和一株桃树,成为了游人们争相拍照的景点。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因为,舒宇的父母已经在唐雨音的陪同下,来到了静海,与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