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潼关破(3 / 5)
是我等麾下兵马连日来屡遭大败,士气低迷,叛军则连战连胜,士气高昂,这种时候出城血战必败无疑啊!”高仙芝见封常清脸色不善,急忙替下了他,和边令诚周旋。
但出乎预料,边令诚并没有为难他们,反而是大大的激励了他们一番,告诉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
这一下,封常清和高仙芝可就傻眼了,心想边令诚这个死阉人到底在搞什么鬼?以往这种时候他不是应该狠狠的逼迫他们出城和叛军血战吗?怎么今天想不明白,封常清和高仙芝也就懒得想了,离开了边令诚的军营,去巡查潼关防务了。
也就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离去的同一时间,边令诚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两位同僚,你们可千万别怪咋家心狠啊。”
李隆基的龙案前,放了一份密报,一份边令诚的密报,上面的话不多,意思也非常简单。
“微臣边令诚启奏陛下,自陛下派遣微臣自潼关监察大军,微臣整日殚精竭力,不敢辜负陛下圣恩,然,封常清,高仙芝,自败退至潼关后,消极避战,手握十几万大唐精锐兵马,只龟缩于城中,不于叛军交战,微臣已查明,高仙芝与封常清皆于安禄山有书信来往,俩人私下亦是贪污军粮,中饱私囊,且,因封常清被贬为平民之事,安西军麾下将领大为不满,普通士卒更是连连替此人叫怨。”
“臣恳请陛下早作处置,以免再生祸患。”
看完了边令诚的奏报,李隆基大发雷霆之怒,当即就传下了一道圣旨赐死的圣旨。
其实纵观边令诚的密报,他真正的杀招一直都是最后一句话,前面的只是无关痛痒,也算得上是一般般的小事而已。
试问,李隆基最初为什么不给封常清安西军,反而让他自行招募老百姓去跟安禄山硬碰硬?
试问,李隆基现在的最怕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李隆基现在最怕的就是第二个安禄山,李隆基最怕大唐现在又会有第二个节度使造反。
他已经不敢信任任何将领了,而且别忘了他现在正处于一个极端,谁也不相信,谁也不信任!各方兵马必须保持一个平衡。
消灭叛军很重要,但预防他们造反同样也很重要,层层掣肘,绝不能让任何一名节度使在握有重兵。
可现在,边令诚却坦白的告诉了李隆基,安西军为封常清报不平,安西军为封常清鸣冤!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封常清在安西军心目中比他这个皇帝还重要。
万一封常清被麾下的将士蛊惑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