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舍服知成而止(2 / 4)
可真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这个人可是霍去病看中的啊。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
振武校尉,双刀大将——张太戍
对于张太戍说话的语气,霍去病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平淡道:“恩,有劳张校尉了,本将稍后会去查看的。”
张太戍跟霍去病一个抱拳,“诺。”
在张太戍身旁,也就是站立与最右手边,一名和赵破奴身材相仿,但跟张太戍,仆多,高不识,这些常年在边关饱受风吹雨打,脸色已然转为黑黄的人不同。
他的面容虽也呈土黄色,但却颇为白净,称得上相貌堂堂,脸上有着两缕淡淡的胡须,身形显得比较瘦弱,最关键的是,此人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
光是站在那里,便和身旁那四个五大三粗的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在他的身上还能感觉到沉稳二字,神色平淡的站在张太戍身旁,一句话也不多说。
中郎将,李田,霍去病跟刘彻要的五名随军出征的低级将领中,算是级别最高的一人。
李田参军三载,已然位居中郎将一职,在大汉的军制中算得上是中高级将领,因为他是长安京军中,北军的一员。
在汉代,兵马分为三个部分,边防军,京军,还有郡军,边防军顾名思义,防御边关,郡军,同样是地方士兵。
可在汉代,因为长安本身地处与西北地区,距离匈奴人盘踞的大漠戈壁草原,相距甚近,再加上匈奴人多为骁骑,行军速度甚快,万一他们突破边关,则长安危已,各地郡兵相离太远,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此,汉朝皇帝便设立了京军,专门负责拱卫大唐长安。
在京军中又分为南军和北军,南军也就是羽林卫,自汉武帝时期,兵源数量已达一万五千人,专门负责保护大汉皇帝的生命安全,北军不同,他们属于驻屯军,而且一旦前线发生战事,开往前线的兵马总是会从北军中挑选,此次霍去病这一万精骑,就是从二十万北军中挑选出来的。
北军和南军中的兵源补充,皆是从地方郡兵中挑选,如此,也就导致,京军上下皆为骁勇善战的士卒,而能在京军中爬到中郎将这个职位,还只用了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除了李田本人的优秀,恐怕也和他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他是当朝九卿之一,李太常之子,(太常是官位)太常虽然是掌管庙事,一般不参与政治,可他乃是九卿之首,如此,李田能凭借着三年的军龄,便成为大汉的一名中高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