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一个不留(4 / 5)
不论男女,一个不留。
刀光血影,遍地残骸,那座匈奴王庭中的牧民遭受了毁灭的打击。
也许此时有人会站出指责霍去病的所做所为,说他就是一个屠夫,跟历史上他那英雄的形象完全挂不上半毛钱关系,但
这就是战争,霍去病只不过是在已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想那匈奴连年破关,骚扰大汉,死在他们铁蹄下的大汉百姓有多少?又要多少无辜的孩童被那些匈奴人砍下了脑袋?
锋利的长枪刺穿了孩童娇小的身躯,被那些匈奴人用长枪擎在高空中,像周围的同伴炫耀,又要谁会替他站出来说话?
霍去病可以,可知他那日的所作所为将在日后挽救多少大汉百姓,让他们得以免于匈奴人的屠杀,况且屠戮匈奴百姓这种事儿,霍去病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他的舅舅做过,李广也曾做过,大汉有名的将军都曾经做过。
他们不会感到丝毫的罪恶,因为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祖国。
战争,从来都是丑陋和血腥的,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好人与坏人之分,只因他们的手上,都沾满了无数的鲜血。
此刻的大汉,正是晌午时分,早朝结束不久,刘彻简单的吃了一口饭后,便一个人坐在寝殿内,开始处理公文,他是一位很勤劳的皇帝,不然也不可能开创如此辉煌的大汉盛世。
刘彻身穿一身黑色龙袍,静静的坐在垫子上,手中摊开一卷竹简,简上的每一个字他都会认真看下去,看过之后,刘彻便会提笔,在竹简末端的空白处,写上自己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搞定了这份奏章后,刘彻并没有和往日一般拿起下一本奏章继续批阅,因为那份奏章让他的心情不是很好,河北一地发生了旱灾,百姓颗粒无收,饿殍千里,刘彻的心情怎么好的了。
苦烦过后,刘彻很是自然的将手伸到了摆在龙案最前方的那道竹简,摊开竹简的刹那间,刘彻便是忍不住咧开了嘴角,随后一字一句的读着,笑容一刻不停的浮现在了汉武帝的脸上。
这份奏章是霍去病的捷报。
刘彻自己都没发现,他在不知不觉间竟养成了一种习惯。
那就是他每当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或者是让他生气的事情后,他就会拿出霍去病的捷报读上一读,寥寥不到两百字的一份奏章,刘彻早就能背下来了,可他还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着。
每次看完,他都会心情大悦。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五年。i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