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现(中)(2 / 7)
下去。只是三招最拿手的办法宣告失效,一时却也再难抉择。
“逊翁,不行的话,还是算了吧。咱们捐些银子,齐王殿下是有大格局的人,不会记仇的。”
此言一出,众人也是纷纷响应。王时敏对此很是不满,奈何他也知道,没有众人的帮助,他做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可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去说服众人,心头急怒交加,直到另一声音响起的那一瞬间。
“收货,官府有多少咱们就收多少,咱们苏州富甲天下。海贸走了几十年,甚至还有上百年的,各家的银窖里几十万,乃至百万两的白银总还是有的吧。据吾所知,齐王府岁入不过千多万两,奈何大军不下三十万,光是军饷一项就要七八百万两白银,而且这还没有算近期的扩军和其他方面支出,盈余的数量不多。吾就不信了,年关将近,正是到了春节加赏的时候,平白多掏出一个月的粮饷来,齐王府就真的再能调集那么多财货?”
矮胖粮商咬牙切齿,分明是一副输急了的赌徒模样,但是不得不承认,江浙明军是占据东南富庶之地,但是军中将士免除丁税和军功授田制的存在,粮税和丁税方面受限严重,能有这等岁入,全靠商税、海贸、盐税以及缴获等方面撑着场面,在税收结构上与满清和崇祯朝时的大明都是截然不同的。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除了那些与王时敏那般都不想就此认输的对此无不振奋,可是其他人就显得有些兴致缺缺了。
“诸君,话虽如此,但是惹恼齐王殿下,只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聚众抵制、罢市、哭庙,这些都是士绅的常规手段,按照明廷的传统是不会对此下狠手的。陈文日后如何不提,起码现在还是奉永历为皇明正统的,传统还是要遵循的。更何况,从聚众抵制开始,到接下来的罢市以及如今的哭庙,官府始终保持着克制,就更是助长了他们的欲望。
“这会不会是齐王殿下设下局,他就等着咱们如此了?”
这等担忧,不只是王时敏,很多人在大批货物运抵的时候都有了这等揣测。但是现在,更大的恐惧却已然支配了他们。
“不论如何,咱们把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就算齐王无所谓,齐王府的那些官员会轻饶了咱们吗?再者说了,齐王做事,确是气象恢弘,可气量上面,但凡是不让他痛快的,哪个真的落了好了?”
“黄梨洲怎讲?”
黄宗羲如今在宁波讲学,家里面也开设了水力工坊和茶庄,日子甚至比清军入关前还要惬意。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