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争论(2 / 6)
可望差距甚远。
从前,各地的官员都是孙可望任命的,秦藩系统更是拥有着以驾前军作为核心的十几万大军,兵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全部都在孙可望的手里,只要遥遵着永历,西营的扶明派里,除了被孙可望逼走的李定国以外,也都会遵奉孙可望的号令。
可是现在,各级官员还都是孙可望任命的那批,与李定国自是离心离德。藩镇之中,四川的老川军和前闯军能把刘文秀这么个大西王子差点儿逼成了贝尔*文秀*刘,自然也不可能会听命于另一个大西王子的命令。
外部如此,西营内部好不到哪去。为首二人,李定国是亲王,刘文秀也是亲王,前者是四大王子之一,后者同样,自不会惟命是从,无非是分庭抗礼而已。
其他西营藩镇,贺九义、王尚礼和王自奇三人都是孙可望的亲信,其人一死,他们便逃出昆明,听命与否可想而知;马进忠和马惟兴原本还有反正的机会,结果被陈文击败、释放之后也要担忧会不会遭到李定国的歧视;甚至就连反正成功了的冯双礼,其人也是孙可望的亲信,李、刘二人之间也是与后者的关系更好。仔细算算,能够听命于李定国的,实在是寥寥无几,除了他从广西带来的老部队以外,最多也就是白文选和那些永历朝廷的死忠小军头罢了。
“不过,在邸报上也是要好好宣传一下文官训练班的作用和贡献,咱们江浙的文官们是以训练班出身的文官为绝对主体的,要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朝廷就算办了科举,咱们也不可能把地方利权让给那些没有实务经验的废物。”
“下官明白。”
无论是陈文,还是周敬亭,他们都很清楚,永历朝廷开科取士,不成也就不成了,成了的话,只要江浙明军的地盘不接收这批官员,他们留在云贵就只会造成亢官的现象。
说来,永历朝廷此前也有过这等现象,还是大西军出滇抗清,孙可望软禁了永历之后开始主持政务才消除的这一问题,而这一现象的消失,动员力大幅提高的同时行政费用则大幅度降低,孙可望确实担得起这善理政务的美誉。
“只是朝廷有着大义名分,就怕那些小军头扛不住的。”
“舅哥,去岁我大军杀入贵州,但孙可望的败将溃兵却是一个也没有带走,现在朝廷光是西营系统在纸面上就还有十几万大军,而这还没去计算前闯军和那些老牌王师的部队数量。可是我把贵州的军屯掏空之后,现在朝廷只怕连十万大军都养不起了,再加上王尚礼他们劫走了昆明的仓储,光是财政困难就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