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反应(下)(2 / 5)
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
“若有生儒,精习兵法,夺拔痪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量材优翟,无靳高爵厚封,起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仕所;所催征粮谷,封储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
“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乾清殿中,朱之锡朗读着吴三桂的讨虏檄文,大殿中俱是咬牙切齿的摩擦声以及时不时挤出的不屑,若非是顺治刚刚已经强调过了不准打断檄文诵念,这些八旗权贵只怕是早早的就跳起来,将其撕成碎片。
“好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好一个卧薪尝胆,好一个背主忘恩的狗奴才!”
顺治一连三个好字出口,权贵们就仿佛是大坝泄洪那般将心中的愤怒倾泻了出来。吴三桂在檄文中一再强调他引清兵入关是为了报所谓的君父仇,随后将他这十几年委身事清的大节有亏都推到了满清对他的提防身上,把他自己洗得跟一朵白莲花似的。
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毕竟每一个背叛者都会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当年努尔哈赤不也编出来个七大恨,连叶赫老女的事情都翻了出来。当然,八旗权贵们也不可能为了吴三桂歧视前大顺军而生气。
说到底,最最让这些权贵们气愤的还是,吴三桂靠着骗术席卷陕甘,更是把西安满城给屠了,对于满清本就少的可怜的真夷人口称得上是百上加斤,实非他们所能够容忍的。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朕意已决,出动新军,与吴三桂决一死战!”
陕西乱起,最初传到京城的是张天福引漠西蒙古杀入陕西,大败吴三桂和李国翰,吴三桂溃逃、李国翰死于乱军之中。
满清历来强调满蒙一体,对于漠西蒙古的了解远胜于汉地诸侯。现在漠西蒙古有准格尔和和硕特这两部,皆是一方霸主。但问题在于,准格尔雄主巴图尔珲台吉已死,其子僧格在满清与沙俄之间选择与满清亲善,对抗沙俄,按理是不会东向的。而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在去年也已经病故了,现在继承汗位的达延鄂齐尔汗则还在与西藏的五世达赖争权夺利,就更没有功夫东进了。
然则事态不明,满清实力大减的今天也不敢轻动,只得暂且静观其变,其中也不乏着借吴三桂在汉中的关宁军主力消耗张天福和蒙古铁骑力量的心思,结果谁知道这竟然只是吴三桂设下的骗局。
若是漠西蒙古东进,满清要战,但败了也不至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