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2 / 6)
陈文也能感受到这份惶恐。
五百一十四年前,风波亭上上演的是莫须有,是满江红,是抬望眼仰天长啸过后的空悲切,以及那悲切之中留给华夏民族永远的伤痛。
五百一十四年后的今天,同样是一度濒临灭国,如今也同样只有半壁江山的南明王朝,陈文从无到有一步步恢复了长江以南的大半地区,比之当年的岳武穆的丰功伟绩也已经毫不逊色了。但是,如此一来,功高盖主却是已然免不了的了。
那时候,中兴四大名将的另外三位,还有四川的吴氏三雄等众多名将的存在,可以让岳飞的光芒不至于那么刺眼。可是张煌言残部已经投效江浙明军,文安之统领的夔东众将式微,李定国和刘文秀坐困云南,郑成功转而向台湾寻求发展的今天,陈文的光芒已经足以闪瞎了所有皇室、藩镇的眼睛,不忍言之事,已经可以说是并非全无可能的了。
“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震主者身危!”
历史上有着太多这样的例子,周岳颖所指,陈文又焉有不明其意之理。况且,这本就是任何一个想要逆天改命的英雄都难以避免的事情。
只要顶着明王朝的旗帜,这种可能性就是存在的。然而,南明时期的抗清运动亡于内斗,汉家儿郎自相残杀,最后便宜了满清。有史为鉴,陈文在坐享着拥明旗号所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不得不心生畏戒,由此这么多年才会一再的忍辱负重,为的就是能够解决掉满清这个华夏文明的生死大敌。
“我会保全自身的,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女儿,也为了那些追随、信任我的人们。”
………………
现在陈文势力之强必然会引起永历朝廷的忌惮,双方依旧保持一个起码的体面,无非是孙可望在侧,永历朝廷不敢再去招惹陈文;而陈文这边,对内斗深恶痛绝,满心满意的都是灭亡满清,如今打着明廷的旗号又可以不受到永历朝廷的干扰,无非还是因为孙可望的存在;而孙可望那边,因为永历朝廷而不敢与陈文继续对抗下去,因为陈文的存在而不敢对永历朝廷下手,同样还是源于这三角形的稳固。
最为弱小的永历朝廷不敢去招惹孙可望,只得一再的退避;对永历朝廷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孙可望则忌惮背后的江浙猛虎;而陈文则依旧在积蓄力量准备北伐。
但是这样的三方平衡却迟早是会打破的,对陈文而言,就这么僵持下去,直到他起兵北伐这两伙人再爆发内讧才是最优解,只是那两方面未必会让他如愿罢了。事到如今,最不愿他如愿的孙可望显然是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