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根本(5 / 6)
户所里面大伙还聚众开了个会,但是也没能得出个什么结果来。”
肯说了自是最好,塘雅镇的会议,陈文在今天也听到了风声,此间见这位石大叔开口提及,陈文也是点了点头,示意其继续将话说下去。
“按照当初定下的政策,他地的田土出产,可以就近由当地卫所处理,我等在家收取佃租。也可以发运过来,再由我们自行处置。”
石大叔所指,陈文自然知道,军功授田,每个人都希望分到的地能够连在一起,但是那么多人,每个府、每个县的可支配用地却是有数的,分到其他县、其他府、乃至是其他省都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江西收复的那时候,陈文也需要尽快在那里进行分地,以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在手里。
“但是我们这两年,别家不提,只说我们石家,就从没有一次收到过全额佃租的。听潘百户提过,江西那边的卫所说那里被鞑子祸害得太惨了,佃户不好招,就算是佃租少要都很困难。光是我们家就有几十亩地抛荒,没人种就收不了粮食啊。”
江西人口大幅度下降是现实问题,人力不足,江西那边也在尽可能的招徕人口,并且利用机械和农具来弥补人力的不足,很多地方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现实困难依旧存在,而且这里面恐怕也未必没有当地卫所设法侵吞佃租的现象存在。
“这事情,我会派人详加调查,一定给大伙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文郑重其事的许诺,他的信用在军中还是实打实的。或许是如此,更或许在于当家的都已经放开了,石大娘点了点头之后,也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不瞒大王,老身听以前的百户说过,那时候咱们江浙王师要摆脱军粮受到粮商控制的情况,同时也是防着粮商压低粮价,所以才有了平价购粮的制度。但是现在,海贸的暴利大伙都从邸报上看见了,东阳江畔的工坊里日夜不停,民户都在种植甘蔗、茶叶,都在种桑养蚕,反倒是军户只能种粮食,咱们的军饷平白都让民户赚了去,实在心有不甘。”
工坊的不断兴建,不少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但是海贸却并非只有陈文在做,江浙的海商复苏,这两年带来的贵重金属直线走高,物价受到影响,再说粮食价格哪怕是不变也不可能和经济作物相比,这对于受到硬性规定限制的军户来说,确实是政策带来的利益受损。
陈文始终在扶持军功地主集团,确保他们的利益,从而使他的基本盘能够不断的扩大。即便不提这个,军心士气也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不能让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