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正途(3 / 5)
了板甲。这是军工司工坊的技术革新的产物,如此便可以通过甲胄正面的弧度来降低遭遇劈砍、刺杀时的受创,人体不再如扎甲那般需要承受一部分力量。
“这种甲胄制造上更为容易些,工序减少,但是达不到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其实就和披着一张铁皮没什么区别,刀剑长矛一捅就漏,防护上别说咱们现在的制式扎甲,就算是现在连地方驻军都不穿了的棉甲也未必比得了。”
欧式板甲更好,还是中式扎甲更好,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上去看,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板甲造价之昂贵,唯有占有大量土地的大贵族才能勉力承担的,造价比较低廉的板甲几乎就是一张铁皮,防护性上可笑至极,所以在那时的欧洲骑士很少有人穿着板甲,都是链甲而已。
至于陈文以前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看着就有够坚固的“铁罐头”,其实都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产物。而在那时,中国的明朝由于拥兵百万,外加自身财政收入上的问题,如宋时那般普及名为步人甲的扎甲都做不到,只能在廉价和对火器的防护上寻找平衡,棉甲便得以普及开来。
“咱们现在的技术能够达到,况且也就只有骑兵才使用这种新甲胄,设计定型之后开始量产。”
铁罐头,陈文倒也是想试试,奈何蒙古马的肩高有些低,连带着体格比起阿拉伯马、安达卢西亚马之流要逊色良多,大部分更适合充当轻骑兵的坐骑。
陈文从永历四年的四明山殿后战开始,缴获的战马数量确实不少,其中神骏非常的良驹也颇有一些,但是总体上还是让他生不出组建具装甲骑的念头。况且现在这年头,火器化越来越高,铁罐头在欧洲都淘汰了,他就更没有花这份冤枉钱的必要了。
陈文思虑着,徐毅却提起了另一件事。此前陈文交代过的那个关于黑火药的悬赏,如今已然有了结果,军工司工坊的一个火药师傅的儿子根据调整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比例,从而达成了陈文对枪用黑火药的最佳比例。
“七成五的硝石,配以一成的硫磺和一成五的木炭,是这样吗?”
“是的,大王。”
这个比例唤起了陈文的记忆,虽然有些晚了,但是比起此前使用的配比,能够对部队战斗力有所提升,终究是一件好事。
“起来说话,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这个火药师傅以前是做烟花的,被征辟到了军工司便负责制造火药,现在带着几个徒弟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做事,想出调整比例并将其付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