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渡江(2 / 6)
。平源想着想着,半天没说话,倒是那个率先发现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熟识先把默默跟在后面紧皱着眉头的他想了起来。
“没什么。”平源摇了摇头,继而回答道:“在下在琢磨,咱们是不是先去通海案殉难义士们的遇难地悼念一番,再行入城。”
“这是个好主意,忠臣义士,理应如此。”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众人一片附和之声,随即便先行去找路人问询,确认了地点后便直奔那里。不过等他们赶到时,看到的却不是遇难者的坟冢,也不是血祭的尸骸,而是明军正在监督工人打地基,四周也堆放了不少的砖瓦木料,看样子是要在此建造个什么建筑。
“好叫秀才知道,大王有令,在此兴建通海案殉难义士纪念祠,以供后世瞻仰。”
听到这话,众人无不欣慰的点了点头:“会稽郡王有心了,香火供奉不绝,亦是昭显忠义,引世人向善的好事。”
………………
平源一行人所见确是钱谦益和柳如是,此前济尔哈朗和马国柱在江南大兴通海案,钱谦益由于当年的通浙案起就转入潜伏状态,表演了如许长时间的人畜无害,满清官府也不太敢去轻易的对这位影响力极大的文宗领袖下手。
此番通海案的目的,说到底是在打击江南抗清势力的同时,为大军提供粮饷,同时向满清朝廷输送大笔钱粮,以备不时之需。若是为了钱谦益一人,把那些墙头草也吓得造了反,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毕竟,若是此战得胜,江南依旧是满清最重要的财赋之地。
钱谦益在通海案期间无惊无险,但却也根本不敢有任何举动,唯恐被济尔哈朗和马国柱盯上。等到陈文得胜,甚至直到南京光复的消息传来,钱谦益才敢从红豆山庄里出来,专程赶来求见陈文。
马车行在南京城内的大道上,虽然马信专门派了人护送,但是能不能一举洗白却还要看陈文的决定。他是有自知之明的,郑成功是他的学生,半年前郑成功北伐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是他的手笔,尤其是那些知道楸枰三局的人们,陈文弄不好也会如此。现在能够指望的,无非是陈文还顾念着他这些年的支持,仅此而已。
相较钱谦益,柳如是则更为跃跃欲试一些。陈文的传奇她听过很多人提及,其中自少不了钱谦益。
如此英雄,始终未能谋面终非是件快事。不过她却也很快就发现了钱谦益的不自然,连忙宽慰道:“牧斋,会稽藩不似忘恩负义之人,否则他也不会专门派人去营救王长叔,就算是黄梨洲在大兰山另立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