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胜券在握(中)(5 / 7)
而在张煌言进军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清军归顺和义勇参加,兵员也不断增加,仅仅十余日,“水陆兵至万余”扩充了数倍之巨。
………………
福建明军进军南京的同时,徽州府在接到总督衙门的求援令后,也是一片混乱。
瓜州的江防被破,还能归咎于福建明军称雄于中国海的水师,但是镇江一战,江宁的驻防八旗尽没,一切就大为不同了。
援兵,按道理来说是要派的,也必须派的。可是徽州不比长江上游的其他各府县,几个方向都与江浙明军的占领区接壤,乃是这些年江南受到军事压力最大的地区。
现任徽州总兵张应祥,原为河南南汝总兵,前年胡茂祯升迁东南经标左镇提督,他便被满清朝廷从河南调了过来。
徽州商贾云集,乃是极为富庶的所在,自然要比河南那等早就被流寇祸害得千里无人烟的所在要强的太多。
只不过,便宜不是那么容易占的,馅饼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胡茂祯升迁之前,作为援兵援浙,东南清军面对陈文就是屡战屡败,就连洪承畴来了也没用。胡茂祯升迁后,徽州要直面衢州和严州明军的威胁,等到洪承畴被杀,更是变成了数面受敌——严州、衢州、广信以及饶州,战略上已经进入到了明军的半包围之中,若非是徽州环山,只怕早就被陈文一口吞下去了。
半年的时间,江浙明军并没有对徽州发起进攻,但是张应祥却无日不是忧心忡忡,包括那些文官也是如此,动不动就以为朝廷效死来互相砥砺。只不过,真到了那一天,张应祥反正是没想过要去死,而那些文官,他也不信能有几个真的宁死不屈的。
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徽州府的士绅们纷纷动员了起来,就像其他各府县一般,没日没夜的往官员的衙门和家里跑。谈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反正。不过不是给予徽州最大压力的江浙明军,而是兵部侍郎张煌言的那一支还不知道有没有檄文字数多的偏师。
对于这些人,杀,他是不敢的。没办法,这天下谁属还说不清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比如他面前的这位,就是一个典型。
“张大帅,会稽郡王自永历四年开始领兵,于浙江连战连捷,虏师无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即便是满洲八旗那样的精兵。也有四明湖的惨败;即便是洪承畴那样智计过人的名臣,也是四省会剿被破,进攻玉山惨败,最后身死于广信坚城。至于石廷柱、金砺、刘之源、陈锦、田雄、杨名高、刘光弼、张勇、王之纲、张杰、马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