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胜券在握(上)(2 / 5)
旗和两千汉军八旗更是仅仅只有一百四十人逃回了南京,且人人“魂魄尤惊,策战者鞠缩不前”。
清军溃逃,携带的马匹、骆驼及铠甲、弓箭和火器尽皆被福建明军缴获。而这一场两军加一起近五万人规模的野战,福建明军除了前阵的些许损伤外,重伤、阵亡者不过数人而已,乃是明清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交换比。
国姓爷,威武!
………………
镇江大捷,乃是中国军事史上极为经典的一场以步克骑的野战,郑成功凭借着铁人军、火器的灵活使用将八旗军玩弄于股掌之中,将江南的八旗军一扫而空,吹响了历史上南明最后一次大反攻的号角。
只不过,现在才是永历九年,李定国还在广东,孙可望尚且控制着云贵和湖广南部及广西部分地区的大片土地,东南的墙头草和清军残部们更是在陈文的巨大压力下瑟瑟发抖。一切,或许已经不再如历史上那般了。
清军野战失利,镇江府城的文武官员肝胆欲裂,只得出城请降。郑成功命周全斌的右武卫和黄昭的后冲镇入城协防,以工官冯澄世为常镇兵备道,镇江知府留任,搭建起了镇江的统治架子。
四月二十五,郑成功亲自巡阅镇江府城,在北门外的甘露寺举行了阅兵典礼,严令周全斌和冯澄世善加招抚,以为天下榜样,禁止士卒扰民,更不准道府差役索扰士绅百姓。其结果,镇江府城“市不易肆,民不知兵”,附近各城“归附者接踵而至”,句容、仪真、滁州、六合等城相继来归。
第二天,张煌言率领一支小部队西进招抚镇江到南京之间的各县。而到了四月二十八,镇江的招抚工作完毕,郑成功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收复南京的事宜。
只不过,此番与会的不光是福建明军中的提督、总兵之流的高级军官,还有直浙经略李之椿和兵部侍郎贺王盛这两个文官。
“镇江即下,我军当尽快收复南京。官兵行程,水、陆孰得快便?”
清军主力惨败,已经不再构成威胁,此去南京百里,所要考虑的自然是怎么去的问题。
听闻郑成功有此一问,麾下大将中提督甘辉慨然应道:“末将以为,乘此大捷,虏师亡魂丧胆之际,比无暇预备。兵贵神速,当由陆路长驱直入,昼夜兼程,逼取南京。倘若虏师拦阻,借此破竹之势,亦可一鼓而下;若虏师畏缩不出,围攻其城,先破其郡,则孤城不攻自下。若是水路行进,此时风信不顺,迁延时日,虏师援军大集,撄城固守,再想要攻取就要再多费上更多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