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质变(一)(2 / 6)
台上的凌迟之刑已经开始,另一侧的斩首也在同时进行。相较之下,来看洪承畴这边的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实在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明军的文武,一些体制内的人物而已。而处死那些作恶的绿营兵那边,却是人山人海,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出来参加这场视觉盛宴。
“广信府的老百姓真是没有一点学习精神。”
罪魁祸首受诛,陈文的心境也舒缓了许多,调侃自然也多了起来,但是有些事情却跟调侃根本挂不上勾。
“洪承畴的凌迟结束,从下一个开始,让那些军医到台上就近观摩去。这么难得的机会给他们了,不看明白皮肤下面的肌**体是什么样子的,后续的解刨学研究怎么进行?”
行刑从第一天的午后开始,一直持续了三天。城外的惨嚎声日夜不断,城内外的百姓却是一边满怀着敬畏与城内的明军相处,一边享受着这份复仇的快意。
三天过后,行刑也尘埃落定,除了洪承畴连第一天都没熬过就挂了以外,还有个文官竟然被活活吓死了,总体上还算是过得去。
城外的行刑结束,军医们经过了一次次的呕吐后也学到了不少平日里很难学到的知识。而对于,洪承畴,陈文还有其他的一系列计划。比如跪像,不只是在这广信府正在修建的那座用以供奉受害女子的忠贞祠前,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也要准备。另外如《浙江邸报》的批判攻势,以及编写剧本将洪承畴的作恶多端以及明军将其处死的戏剧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陈文甚至一度在琢磨,光是一个洪承畴,明军占领区的石匠、文人很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从中获取远胜于平日的收入。而且,这还是在其商业价值没有被彻底挖掘出来的情况下,比如油条可以叫油炸桧,讲究极致刀功的银丝豆腐羹也可以叫银丝承畴羹嘛,光是想想就没胃口了。
至于那些绿营兵的首级,陈文则让人在城外筑起了一座京观,把这些禽兽犯下的罪行铭刻在一块石碑上,就竖立在京观附近的一处新建起的凉亭,好让后人记下这段历史,也顺便给其他绿营兵涨涨记性。
当然,这些凶犯是杀了,不仅是惩处了罪恶,也为本地百姓伸张了正义,但是后遗症却也如预料之中的出现了——棱堡里的清军的战斗意志陡然高涨了起来,不战而屈人之兵,献城投降显示是暂且没什么可能了。
“这样算来,现在就差李本深、刘光弼、卜世龙和胡全才这四大位,洪承畴在广信府的南昌幕府里的主要文武官员就算是就位了?”
“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