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复起(5 / 6)
就这样,陈忱带着几个文工团的编剧熬了几天下来,到了今天总算是把剧本折腾了出来,交给周敬亭初审合格后,便递到了陈文的手中。
这份熬了几天才熬出来的剧本乃是他的心血之作,得到夸奖,陈忱自然是欣喜非常,只是面上还到这谦逊。岂料,夸奖的话语刚刚说出口,陈文却话锋一转。
“改编四明山殿后战确实是个不错的注意,但是视角放在我的身上,你们就不觉得少点儿什么吗?”
“少?还请国公示下。”
不光是陈忱,就连周敬亭也觉得诧异,甚至联想到了为尊者讳这上面,不过据他的了解,陈文并不是一个会介意这些事情的人物。
“时代气息呢?”
“那么,将国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先讲一遍?”
“光靠说,缺乏震撼力和代入感。”
“震撼力?代入感?”陈忱想了想,随即灵光一现。“那么不如我们虚构一个人物,这个人在鞑子占领区被鞑子的苛捐杂税以及那些附逆的劣绅压迫,逃到大兰山下,正巧赶上国公招兵,就加入了南塘营。以他的经历来写这些故事,您觉得如何?”
“很好。”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陈文知道,这种事情其实在当年的那支只有几百人的南塘营里很是常见。直接以一个老兵为视角倒是可以,可谁也确定不了这个人日后会不会犯下什么过错,导致这个树立起的英雄形象受损。远不如树立起一个虚构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任何人,最好将其经历稍加丰富一些,便更提高观众的代入感。
“就这样,把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最好去找几个当年参过战的老兵了解下其中的细节。”
“卑职遵命。”得到了肯定,也确定了方向,陈忱登时便干劲十足,但有些事情却还是要提前问清楚:“敢问国公,这戏,叫什么为好?”
叫什么,这不应该是编剧或是导演的工作吗?
陈文想了想,大抵是这部戏的原型是他亲自指挥的,所以陈忱不想担太多的责任。当然,也有可能是陈忱想要一个赐名,这在这个时代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那就叫,四明山三百,不,四明山五百勇士!”
………………
此时此刻,无论是剧本的命名人陈文,还是主创陈忱,他们都不知道,这部《四明山五百勇士》在后世不仅被搬上了荧幕,甚至几乎每一次的翻拍其制作成本都是当时业内的大手笔,其中就包括了全球首部3d电影,在当时更是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