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烽火(2 / 4)
州方向的南线清军,解除了那里的威胁再行北上。这样的话,很可能轻而易举的收复这个浙东,从而与清军隔钱塘江相望,占领区甚至比鲁监国朝廷初立时还要大。
然则现在既然已经没有办法先行击溃衢州方向的清军,安华镇棱堡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那么就只能把顺序倒过来了。至于已经从处州城下撤军,但是却并没有返回青田的东线清军,那支只有四千人的清军歼灭与否对大局都没有什么影响,暂且让吴登科和他们对着静坐好了。
大军乘船出发,先是在衢江上顺流而下,进入东阳江后再凭借时有时无的风力和早已组织好的人力溯流而上。一路上陈文连金华府都没有进入,直接率领着大军在义乌的码头才下了船。也幸好他的兵基本上都是浙江各府的子弟,即便是不会游泳,船却也做得。若是换做了北方人的话,坐那么久的船,下了船别说是继续行军了,能不上吐下泻留在当地养病就是好的。
不过即便如此,下了船,陈文却也不好驱使大军急行军北上,只得按照正常的速度行进。
数日后,陈文的大军进入郑家坞镇的大营,这里是安华镇棱堡和牵制部队的补给中心。平日里要负责军需补给,就连牵制部队都在这里驻扎;而到了战时,安华镇棱堡由于必将受到围攻,所以只得使用堡垒内部的仓库的物资,这里则只负责补给牵制部队,另外还会有一支用以补充的部队驻扎在此。
由于浦江营始终在侧,清军的骑兵虽多,但是也只能维持到安华镇棱堡,设法切断那里与外界的消息、人员传递。至于这里,却根本顾及不到,也无需顾及。
第二天一早,陈文便率领大军北上,目的地并非是安华镇,而是安华镇以北的牌头镇,那里的左近便是清军隔浦阳江相望,以浮桥连通两岸的连营。此前他已经下令给陈国宝,由其率领浦江营绕道下游,待陈文发起进攻的信号发出便行渡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大军天未亮就出发,骑兵更是早早就取道东面的山路绕到清军游骑的北面以将其拦截下来。
直到行进到安华镇棱堡,陈文才稍微停下脚步,全军得以休息片刻,而明军的骑兵也已经扫荡了大半的清军游骑,只有极少数的窜进了山区。
安华镇棱堡的情况陈文没有时间去了解,自然有从郑家坞镇大营跟来的部队和辅兵、军医等进入到堡垒内部。接到骑兵的消息后,陈文便继续上路,只是在通过棱堡的那片战场时,陈文还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遥想起去年年底时,据说棱堡北面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