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革新(2 / 4)
的。
能够达到如此成绩,与王翊和王江二人的监督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主管后勤、庶务的王江,他带出来的营造司官吏们即便是对陈文早有不满也从未在军器的产量上面拖过后腿。当然,他们一旦玩起来自然也是大的。
清洗过后,工匠们的工作效率在陈文的计件工资政策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甚至很多工匠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总想着尽可能多的制造出需要的成品,以便获得更多的工资。
然而,随着标准化制度的执行,工匠们的打造速度无不出现了降低的现象。这是手工打造标准化部件的必然现象,按道理来说,想要增加产量就要增加工匠的数量,通过人力的增加来提高产量。
可是,如今的工匠传授技艺和读书人上私塾没什么两样,手工业的工匠一个师傅正常情况下也带不了几个徒弟,不像后世的技校那般批量生产。
手工打造并非像陈文的大班教学那般通过改变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就可以完成的,工匠打造出成品的过程远不是通过机械来生产那般简单,而是需要太多的相关知识和长久以来锻炼出来的技艺才可能达成的。
控制在手中的工匠就这么多,除了向商人寻求帮助,让他们想办法从满清占领区招募、拐带来一些工匠外,就只有通过扩大占领区进行招募了。
可是标准化的生产也会导致这些工匠的不适应,向满清的和新的占领区招募也要花费时间,产量上一时间也很难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而现在,随着扩编的进行,明军的武器装备却马上要面临大量的缺额。对此,陈文也只能问道于军工司的官员和工匠了。
相比工匠们一致表示对标准化的不解,工匠散去后,军工司的主事徐毅却有了一个特殊的提议,让陈文不由得眼前一亮。
“爵爷,下官在工坊里见过,那些工匠的不少学徒其实都已经有了独立进行打造的能力,但是按照拜师时的规矩,他们是要在师傅手底下打几年下手才能出师的,不如征用这些学徒来做事,应该就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了。”
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但征用是不对的,因为除了他们的师傅外谁也无法保证学徒的能否按照规定打造出成品,容易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得在这个基础上换个思路才行。
“徐主事,你的这个意见很好,但是在细节上需要调整一下。”重新把几个作为文官副手存在的老师傅请来,陈文便开口说道:“针对产量低于预期这个问题,本官和徐主事刚刚商议,以后自各位老师以下所有的工匠师傅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