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月半(2 / 4)
中参杂着很多近现代军队的思路,并且已经开始逐步发挥出效用。若是再加上分地和军功授田,这已经不是清军想要仿照就能仿照得来的了。况且,似乎督标营的那支鸳鸯阵,好像就连戚继光的原版都没有模仿完全。
“安千总,你的报告本帅看过了,写得很有心意。”
有道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安有福右小腿的腿筋断裂,接倒是接上了,但是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修养。闲来无事,利用这段时间,他便把在战场上亲身迎战督标营的感受记录了下来,为此还特别找了一些督标营的俘虏,把他们在清军中训练鸳鸯阵的内容以及前后进行了一番汇总,总算是在昨天交到了陈文的手中。
“条陈是姚文书代笔的,卑职不识字,实在愧不敢当。”
说着,安有福倒是老脸一红。自天台山便开始的扫盲,其中很有一些军官已经能自行书写内容比较简单的家书,尤其是吴登科,现在不光能写,就连一些兵书也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可是相比起来,安有福却既然不同,他本就没有什么升官发财的欲望,也不似吴登科那样有一个成为不逊于族人的名将梦,所以在识字的方面始终三心二意,眼下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却只能寻人代笔,这让他颇有些不好意思。
明时的南方由于更为富庶的缘故,识字率比起北方要高,但是这个理论上的概率却不包括军队。
明时的军队大多是军户,其次便是充军的囚犯,另外还有些募兵,总而言之都是些士大夫眼中的“贱民”,其识字率甚至低到了很多总兵、副将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程度。陈文麾下的这支大军虽然已经厉行了近两年的扫盲,但是真正读书识字的也几乎都在后勤部门任职,前线的军中除了随军的幕僚外,只有参谋和军法官的比例较高,但是在识字率上也要比后勤部门低上不少。
安有福是南塘营的第一批成员,陈文能够叫出那几百人中的每一个名字,对于他们的了解也远高于扩编之后。这些人之中哪个识字,哪个是半文盲,哪个是睁眼瞎,这些他都很清楚,对于安有福这个三番两次被负责扫盲的先生点名训斥的家伙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其水平如何。
听到安有福的回答,陈文先是点了点头,随即转而说道:“有想法,知道观察,这很难得,也证明了本帅没有看错你。但是识字的事情也要抓紧起来,否则日后本帅给你下达命令,你难道每次都要找文书替你阅读吗?”
拿下衢州后,新一轮的扩军即将展开,这是一个不错的营官人选,尤其是在这份条陈送到之后,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