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忠诚(2 / 3)
天紧随着陆路行进的增援部队启程出发。如此一来,整个金华府也只剩下各县的守备部队以及驻扎在义乌郑家坞镇的那半个东阳营。当然,还有刚刚接受招安,开始奉监国鲁王殿下为皇明正统的那支罗城岩白头军,不过现在的这支军队则换了个马甲,改叫做浙江巡抚标营。
相比前往义乌、浦江时那个姓尹的团练总兵的不识相,招安罗城岩白头军的事情很是顺利,这和陈文与周钦贵等人始终在收编问题上谈不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曹从龙在了解过双方会面的详情后,更是几乎在同时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矛盾所在。
周钦贵等人无非是想要借着大小相制的祖制来保住对麾下将士的封建权力,不至于被陈文亲手训练起来的金华镇明军淹没,而陈文则是要将军权集中起来,保证事权的统一。这样的结果便是在金华明军围困下日渐衰落的周钦贵等人和他派去的使者一拍即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生存下去的同时拥有比较高的独立性。
在曹从龙看来周钦贵等人的要求并非无理,以文驭武和大小相制,这是保证武将不至于犯上作乱的基础,而陈文的企图却是要将权柄集中在他一人之中。如此一来,此人势必将会摆脱文官的控制,早晚会出大乱子的。
关于陈文,曹从龙第一次听说这个武将的时候还是在舟山,王江派去报捷的使者在大殿上绘声绘色的讲述自陈文上山后那几个月的事情。
一个受人之托报信的使者毅然留在了几乎全无幸免可能的大兰山上,通过谋划和编练强兵硬生生的在不可能中寻求到了一线生机,可是却在最后关头遭遇排挤和怀疑,最终导致了那场惨败。而就在惨败过后,还是这个武将,竭尽全力掩护百姓撤退,甚至不惜殿后于数倍于己的清军进行了那场几乎全无获胜可能的血战,结果却取得了一场数年未有之大捷。
曹从龙清晰的记得,当时他和张肯堂、董志宁、张煌言等人一样,是如何的弹冠相庆,又是如何的吹捧陈文的韬略和武勇。至少在那时的他看来,陈文虽是武将,但却是王翊的部将,与文官集团有着天然的亲近,完全可以作为遏制张名振等勋贵的盟友。
可是随着他怀揣着任务来到金华府,看到的却是这个武将在王江降清之后已经开始摆脱文官的控制。这等情况很是不妙,可若仅仅因为这个,曹从龙却也没打算过拿这个国朝新晋名将怎样,只要他愿意迎鲁监国登岸,摆脱眼下的困境,这个人还是可以作为朝中的政治盟友存在的,就像此前的王朝先那般。
然而,这个武将却全无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