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隐忧(3 / 5)
底得知王师光复金华,才将部下交于同僚。”
于世忠说的很是详细,陈文在听到太湖这个地名后也很快便想起了多年前曾在太湖抗清,数挫清军,一度声势浩大的“白腰党”抗清义军。而那位故长兴伯,应该便是鲁监国册封的长兴伯吴易了。
吴易,字日生,号朔清,苏州府吴江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其人在弘光朝时曾为职方主事,于史可法军中监军。弘光元年,吴易奉命南下筹集粮草,未还而扬州陷落,便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等人在太湖组“白腰党”起兵抗清。至监国鲁元年六月殉国,期间三度攻陷吴江县城,而此人有一个部将后来在张名振、张煌言三入长江的大背景下重新骑兵于太湖,就是一时间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
但是,似乎当时的那位直浙经略陈子龙对于吴易那支义军的评价甚低,“轻敌,幕客皆轻薄之士,诸将惟事剽掠而已,师众不整”,“军纪日弛”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而陈子龙与其断绝关系后不久,吴易便因为秘密前往嘉善访友遭到仇人告密,而被清军俘杀,其军自散。
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事情,也许和那位马瑶草有什么关联,否则即便不愿在其军中监军也不至于到断绝关系那么严重吧。不过具体如何,陈文却并不打算问及,陈子龙、吴易甚至马士英,这些当事人都是因为抗清而死的,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何必去扒这些陈年旧事呢。
“原来是世袭金山卫千户,不瞒阁下,本帅祖上曾随岐阳王北伐暴元,因功世袭青州左卫百户,后来成祖皇帝迁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才在天津卫城落户的。阁下与本帅都是世袭武将出身,倒是有几分缘分。”
见陈文并不打算再继续谈这个话题,于世忠可谓喜忧参半,陈文张口提及的便是世职,这显然是同类间在身份上有所认同,乃是好事一件,可是却绝口不提戚继光,莫非那个戚家女婿的说法只是谣言而已。
怀揣着这个疑问,于世忠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未待他开口回应,却听到陈文问道:“于游击此前言及是带着军情而来,此间皆是本帅亲信之人,还请直言相告。”
大帐之中除了张俊外只有周敬亭和几个护卫在侧的亲兵,于世忠不知陈文刻意如此,但是久在军中却是习以为常,便直言不讳的说道:“在下自太湖南下,途中曾受湖州魏耕先生所托,将情报告于临海伯。”
“据魏先生所说,去年临海伯全歼抚标营,鞑子为重建其军,以定海总兵标营左营副将常进功领其部补抚标左营,以杭州城守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