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舟山(四)(3 / 5)
。只不过,就在此时,明军的右翼却已然被马信的台州清军打得节节败溃。
右翼明军本就是由金汤的那支操练新式阵法不过十余日的小部队以及另外两部明军的战兵组成,在兵力上要超过台州清军一些。不过金汤的那支小部队操练时日太短,以及拣选兵员时不及俞国望在陈文的帮助下那般严格,所以其实也不过是一支操着和新式阵法相同兵器的旧式军队罢了。
再加上右翼明军本来就是由三支部队组成,统一指挥上所出现的协调问题很难解决,在反应上也远逊于台州清军。
不同于马进宝的无知者无畏,马信此前在三门县就已经观察过这个阵法,此后又派探马多番侦查,自觉得以冷兵器很难破阵的他立刻想到了火炮,也唯有使用火炮将整个战阵轰开才更容易破阵,就像他早年听某位军界前辈提到过的那场浑河之战中的四川白杆兵一样。
此番,马信率部抵近以鸟铳、弓箭和投掷兵器轮番攻击,很快就将作为中坚的金汤那支小部队的阵型打乱,随即便是一鼓作气的发起猛攻,几乎就在马进宝所部那两部分清军溃散的同时将右翼明军一举击溃。
右翼的溃败使得俞国望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他的这个方阵练到现在,实际上在陈文的口中也不过是个交战时只能站桩防御反击的半成品,前进后退只能以着极缓的步子运动,若是加快哪怕一点儿速度都会将阵型拉扯散架。
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俞国望虽然只是从陈文口中得到了一句“多练练会好一些”的答案,但是他对陈文在军事上的看法向来视若真理一般,毕竟教授他这个阵法的武将不久前就取得了这些年浙东明军都无法完成的大捷,所以他也不打算再冒着过分突进被清军反击的风险进行追击,只得转而去救援距离更近的右翼明军。
可是就在这时,台州清军在马信的将旗摆动了一阵后,竟然毫不犹豫的和当前明军脱离了接触,直接放弃了对于那些正在逃窜的右翼明军的追击。在向着俞国望所部一阵射击后,便转而结阵向后退去,掩护另外两路清军撤退。
形势逆转的速度过快,俞国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这场战斗彻底结束了,目送着清军的离去,天台山明军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响彻期间。
清军仓皇撤退,留下了部分辎重和几乎全部的伤兵,只有那些勉强还可以行动的跟着清军逃离当场。不少刚刚还在溃逃的明军在听到欢呼声后也转而发现了此间的状况,转而回返明军的阵线,分享胜利的喜悦。
起兵已经四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