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2 / 4)
为牵制台州清军而战死海滨的他在实力提升后的必然选择。
俞国望凭借着与陈文的那桩交易获得了实力的提升,自然也会被天台山上其他的一些有心人看在眼里,诸如金汤。
只是陈文始终在天台山上,各部的动向一目了然,谁也不敢在这样一个以少胜多击溃了提标营的猛将面前偷师学艺。直到陈文走后,金汤凭借着与俞国望的关系,以及拿下三门县城后他主动向王江所在的老营提供了一笔数额不菲的物资后,也开始学着编练这个全新的阵法,只是时日尚短,远不及俞国望那支已经操练了数个月的部队精擅罢了。
此间的军议,其实无非是探讨下今日例行的城下游行,以及前一日各部在乡间收拢物资人员的收获。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昨日传来了金华总兵马进宝领兵抵达府治的消息,而应对之策其实也早已议定。本着牵制的思维,能不交战最还还是不打为好。
只不过,天台山明军在临海县的军事存在,使得预备着北上围攻舟山的清军如鲠在喉,根本无法放心起航,交战自然也在所难免。
军议尚未结束,清军大举出城直奔此地而来的消息便传了回来。天台山明军抵达此地时日尚短,这片营盘也并不稳固,所以守卫营盘来应对清军的攻击显然不智。而且,此前马信的示弱也使得天台山明军的士气为之提升了不少,那么迎战便势在必行。
点将聚兵,俞国望和金汤以及那两个同行的明军将领便率部倾巢而出。由于明军的位置在临海县城的东北方向,所以向西南前几了数里双方的探马才探明对方的动向。双方重新调整了一番阵型,终于在一片临近后世东方大道的平坦地段遭遇。
明军自东北方向而来,由俞国望所部分列为两个方阵占据中军和左翼,并留有部分普通战兵作为预备队,而金汤的那几百新近编练的方阵部队以及另外两部明军占据右翼。与此同时,自西南方向而来的清军为避免火炮射击对部队列阵的影响,选择在一里地之外再次重新整顿了一番阵型,便迎着已经站定的明军而去。
此番出征舟山,马进宝只留下了本镇的一个营协防各县,带着另外两个营以及抽调的衢州、严州、处州三个协的部分人马进入台州,准备渡海。
眼下既然决定了先行击溃天台山明军,那么马进宝便调集了本镇的一个营以及另外三个协的一千人马参战,占据战场的中路和右翼,与作为明军主力的俞国望相对,而马信由于本部人马分驻各县,则留下了部分守城,只带了一个营的战兵以及大队辅兵而来,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