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得失(5 / 7)
但是他们的将主不也讲过吗,戚金将军当年在浑河带领的戚家军也一样不怕他们。
这样高的赏额着实令军官士卒们瞠目结舌了一阵子,一个蒙古人加上一个建奴的斩首就是一百两啊!就算只能斩首蒙八旗兵,多杀几个不就好了吗?毕竟蒙古人的战斗力在明朝中后期一向是被汉人所瞧不起的。
只是身处这消息闭塞的山区,他们根本不知道浙江现阶段绝少有有满蒙的八旗兵。汉八旗倒是有,足足四千之众,不过一个月后陈文也只打算逼退了事。倒不是他畏战,只是对于那些队友们的战斗能力他实在是提不起信心,尤其是回想起那个被他暴打过的薛岙游击将军王升,这种不信任的情绪就更加的深刻了。
“斩首汉八旗兵,赏银三十两;斩首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标营兵,赏银十五两;斩首普通绿营兵,赏银十两;斩首辅兵、团练兵和土匪,视情况而定。”
辅兵战斗能力几乎为零不提,这个时代的团练兵并不是后世湘军、淮军之流,而是当地地主组织的以保卫乡里为目的的群众武装,杀得太多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而土匪其实很多只是被贪官污吏盘剥的无以为生的百姓,他们上山只是为了在山上种地免受盘剥,并非都是以劫掠为业,所以要是情况而定。
“呃。”随着汉军的赏额被陈文提出,军官和士兵们心中的惊喜一下子就演变为狂喜。比起蒙古人,满清的那些汉军更加被这个时代的明军所鄙视。
当然,这些鄙视更多是来源于道德方面。除却不要祖宗给鞑子当狗的谩骂外,汉军劫掠百姓客商的能力丝毫不在满蒙八旗兵之下,这些都构成了明军对于他们的蔑视。而这些道德上劣迹也影响到了在心理上拥有道德优势的明军对于这些满清军中的汉军的战斗力的评价。
陈文营中的军官和士兵们普遍觉得,他们复制于当年的那支戚家军,怎么也不可能打不过一群不要祖宗的二鞑子吧?
一个汉八旗兵就值三十两呢,一队十二个人一起上都够分了。至于那些绿营兵,能不死于不明aoe就不错了,只是要劳烦火兵多出些力气把脑袋砍下来,不过他们也不会介意的不是。
如果是这样的话,从军几年,安家费、月饷再加上斩首的赏银和一些额外收入,就算被军需官和上司盘剥一些,回到家乡也是可以盖房子、买地做个小地主了。到时候除了媳妇外还能有几房妾室也说不定呢。至于伤亡,戚家军的伤亡一向很低,就一定会那么倒霉轮到自己吗?
只是陈文却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