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复活(2 / 7)
,而架子上则悬挂着一幅画像。画像前是一张供桌,供桌上摆放着三牲以及香炉一鼎。
整个点兵台上除了这一切,只有在下手处摆着一把太师椅,而椅子上坐着的身着孔雀补子官服的那位不怒自威的文官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经略直浙军务、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使王翊。在王翊身后,两个经略府亲兵侍立在侧,一人手捧着尚方宝剑,而另一人则双手托着盛放印信的托盘,他们手中的物事所代表的乃是大明王朝那不容置疑的权威。
点兵台下,身穿着军服、要悬着宝剑、顶盔束甲的陈文站在早已按照顺序码放好的物资前,等待着他所设计的这个全新的成军仪式的开始,而他的身前则是一张放着花名册的窄长桌子。
每过一会儿,陈文所部的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来到了校场的一侧。当他们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之后,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而每当有人出声都会遭到军官或是镇抚兵的呵斥,很快校场就恢复了安静。
这时,站在陈文和士兵们之间的顾守礼见时辰已至,立刻向前一步高声喊道:“典礼开始!”
听到典礼开始的消息,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不由自主的站直了身子,凝望他们的将主。
陈文翻开了长桌上的花名册,大声念到:“楼继业!”
听到了主将的传唤,一个身高臂长、膀大腰圆的汉子自那群站的散乱不堪的士兵中越众而出,大步流星的走向陈文。待他走到陈文面前,立刻跪地行礼。
楼继业是义乌楼家的子弟,在戚继光的时代义乌楼氏有很多子弟都参加了戚家军。到他们离世时,光总兵副将就达到了六人之多,以下的参将、游击、守备、千总等各级军官更是不胜枚举。
与吴登科那个疏远已久的亲戚关系不同,楼继业是戚家军中后来积功升至云南副总兵的抗倭名将楼楠的嫡系子孙,虽然他只是个庶子,却自小被他的祖父视为复兴家业的希望。
据说此子周岁期扬(抓周在明朝时的称呼)之时,无视放在地上的东西,一步一步的爬出了屋子,抓着院中立于架子上的长枪说什么也不放手,被时人引以为奇。开蒙之时,人家读完了三百千都去学论语,而他却开始抱起了《纪效新书》。
束发以后,楼继业便开始了投军当兵的生涯。最初他在金华当兵,参加了镇压许都余部之乱;很快,清军南下,他的上司打算降清,有感于上司的知遇之恩,可是作为抗倭名将的子孙又不耻于为蛮夷爪牙,于是乎当夜他就带着一众乡党和手下逃离了军营。